TOP

低体温管理:手术室中的温暖守护

2025-04-01 08:0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手术室这个高度专业且精密的环境中,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手术的成功。其中,低体温管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低体温,即人体核心温度低于36℃,在手术过程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它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理机能,还可能增加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如何在手术室中进行有效的低体温管理,成为了医护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

一、低体温的危害

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它会导致麻醉药物代谢减慢,从而延长患者的苏醒时间。其次,低体温会降低凝血功能,增加手术出血的风险。此外,低体温还会抑制免疫功能,使患者更容易发生术后感染。更严重的是,长时间的低体温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等严重后果,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二、手术室低体温的原因

手术室中低体温的发生并非偶然,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手术室内的低温环境是导致低体温的直接原因。为了保持手术的无菌状态,手术室内的温度通常被控制在较低的水平。另一方面,手术过程中的各种操作,如皮肤消毒、体腔暴露、大量输液等,都会导致患者体热的散失。此外,麻醉药物的使用也会抑制患者的体温调节功能,使其更容易发生低体温。

三、低体温管理的具体措施

为了保障手术患者的安全,手术室中的低体温管理必须做到细致入微。以下是低体温管理的具体步骤:

1.术前准备

心理疏导:手术前,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紧张情绪。因为紧张和恐惧会导致患者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从而加速体热的散失。

预热手术室:在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前,应提前预热手术室至适宜的温度(一般为22-24℃)。这样可以减少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体温下降的可能性。

保暖设备准备:准备好保温毯、暖风装置、加热湿化器等保暖设备,以备不时之需。

2.术中保温

使用保温毯:手术开始后,应立即为患者盖上保温毯。保温毯可以覆盖在患者的身体表面,减少热量的散失。在选择保温毯时,应注重其材质柔软、透气性好、保温性能强的特点。

液体加温:对于需要输注的液体,如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等,应提前进行加温处理,使其接近患者体温。这样可以避免液体过冷导致患者体温下降。需要注意的是,液体加温应控制在安全范围内,避免过热引起烫伤。

输血加温:如果患者在手术中需要输血,那么血液也应进行加温处理后再进行输注。这同样是为了防止低体温的发生。

暖风装置:在手术过程中,可以使用暖风装置对患者进行局部或全身的保暖。暖风装置应根据患者的需要和手术部位的特点进行选择,确保保暖效果的同时,避免对患者造成不适。

呼吸保温:手术过程中,患者通常需要使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为了确保呼吸过程中的保温效果,可以使用加热湿化器对吸入气体进行加热和湿化,以减少冷空气对患者呼吸道的刺激和热量损失。

3.体温监测

实时监测:在手术过程中,应实时监测患者的体温。一旦发现体温下降的趋势,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干预。体温监测可以通过体温监测仪等设备来完成,这些设备可以精确地显示出患者的体温变化。

记录与分析:医护人员应详细记录患者的体温变化,并对其进行分析。这有助于了解患者的体温变化规律,为后续的保温措施提供依据。

4.术后保温

持续保暖:手术结束后,患者仍处于麻醉状态,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此时,应继续为患者提供保暖措施,如使用保温毯、暖风装置等。

平稳过渡:在患者苏醒过程中,应逐渐调整室内温度,避免温差过大对患者造成刺激。同时,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变化,确保患者能够平稳过渡至正常体温状态。

四、低体温管理的注意事项

个体化护理:不同患者的体质和手术情况存在差异,因此低体温管理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需求,制定合适的保温方案。

避免烫伤:在使用暖风装置、热水袋等保暖设备时,应注意避免烫伤患者。特别是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更应格外小心。

及时干预: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低体温的症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干预。这包括调整室内温度、增加保暖设备、加快输液速度等。

低体温管理是手术室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应该重视低体温管理,用实际行动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李利忍 郑州人民医院 中心手术部)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