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领域,手术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操作,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其中,患者的术中体位摆放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之一。正确的术中体位不仅能够充分暴露手术野,为医生提供清晰的视野,还能保证患者的安全与舒适,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一、术中体位的重要性
术中体位是指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卧位,它直接影响到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正确的体位摆放能够充分显露手术野,能够让医生清晰地看到手术部位,从而进行精准的操作。同时,合理的体位还能保证患者的正常呼吸和循环功能,避免因长时间固定体位而造成的损伤。此外,正确的体位摆放还能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尊严,避免过度暴露患者的身体。
二、术中体位摆放的原则
体位固定牢固舒适:体位固定要牢固,防止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移位或坠床;同时,体位摆放要舒适,尽量减少对患者的不适感。
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摆放体位时,要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避免因体位不当而引起的呼吸困难。
铺单要平整、干燥、柔软:手术床铺单要平整、干燥、柔软,以减少对患者皮肤的摩擦和刺激。
大血管、神经无挤压:在摆放体位时,要避免对大血管和神经造成挤压,防止因长时间受压而引起的损伤。
上臂外展不超过90°,下肢约束带勿过紧:上臂外展时不要超过90°,以免损伤臂丛神经;下肢约束带要松紧适宜,避免过紧对血管和神经造成压迫。
四肢勿过分牵引:在摆放体位时,要避免对四肢进行过分牵引,防止因过度牵拉而引起的损伤。
病人体表勿接触金属:患者的体表要避免与金属直接接触,以减少因金属导电而引起的电击风险。
三、常用手术体位及摆放步骤
1.仰卧位
适用范围:仰卧位是最常见的手术体位,适用于头颈部、面部、胸腹部、四肢等手术。
摆放步骤:
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头部放于枕上,两臂置于身体两侧或自然伸开,两腿自然伸直。
根据手术部位的不同,可以调整头枕的高度和角度,使头部处于中立位置。
对于需要暴露颈部的手术(如甲状腺手术),可以将手术台上部抬高10°~20°,头板放下60°~70°,使颈部过伸。
在膝下和足下垫上软枕,用约束带固定膝关节和踝关节,松紧适宜。
2.侧卧位
适用范围:侧卧位适用于侧腰、食管、肺部、肾脏、髋关节置换术等手术。
摆放步骤:
患者侧卧于手术台上,患侧向上,背部靠近床缘。
在腋下、胸部、肋部、髋部等受压部位垫上软枕,以减轻压力。
两臂前伸放在托手架上,用束臂带固定上肢外展不大于90°。
下腿伸直,上腿屈曲90°,两腿间垫以软枕,用固定带固定髋部和膝部。
对于肾脏手术等需要抬高腰部的手术,可以使用手术台腰桥架来抬高腰部。
3.俯卧位
适用范围:俯卧位适用于腰背部、颈椎后路、胸椎后路等手术。
摆放步骤:
患者俯卧于手术台上,头侧向一边,双肘稍屈曲置于头旁。
在胸部、耻骨下垫以软枕,使腹肌放松;同时,在双膝和足踝部垫上软枕,保持功能位。
对于颈椎部手术,头面部应置于头架上,口鼻部位于空隙处,稍低于手术台面。
对于腰椎手术,可以在胸腹部垫一弧形拱桥,足端摇低,使腰椎间隙拉开暴露术野。
4.截石位
适用范围:截石位适用于会阴部、尿道、肛门部等泌尿外科手术。
摆放步骤:
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臀部移至床边摇折处。
将双腿分别置于两侧搁脚架上,窝部垫以软枕;必要时,可以在臀部下方垫上体位垫以减轻局部压迫。
双下肢外展90°,大腿前屈的角度根据手术需要调整。
用约束带固定下肢,松紧适宜。
四、术中体位摆放的注意事项
充分暴露手术野:在摆放体位时,要充分考虑手术部位和手术方式,确保手术野得到充分暴露。
保护患者隐私:在摆放体位时,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尊严,避免过度暴露患者的身体。
防止并发症:在摆放体位时,要避免对关键部位(如头部、颈部、四肢关节等)造成损伤;同时,要注意分散压力,防止局部长时间受压而引起的压疮等并发症。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在手术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术后体位恢复:手术结束后,要及时帮助患者恢复体位,并进行必要的护理和观察。
正确的术中体位摆放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摆放原则,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李利忍 郑州人民医院 中心手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