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射频消融手术是一种复杂且精细的治疗手段,主要用于治疗多种快速性心律失常,如房颤、房扑、室上速等,特别是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护士的配合至关重要,可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患者的安全。以下详细阐述护士在心脏射频消融手术中的配合要点:
一、术前准备
患者评估与教育
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及手术耐受度,向患者解释射频消融术的目的、过程、术中配合要点及术后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情绪。
术前2天,备皮双侧腹股沟及一侧颈肩部皮肤,确保手术区域的清洁。
术前1~2天,帮助患者训练床上排尿,以适应术后卧床的需要。
完善术前检查
协助医生完成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液检查(如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以及胸部X线或CT检查,以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为手术提供必要的参考信息。
术前准备
术前4~6小时禁食,以防术中出现呕吐。
对于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术前停用这些药物至少5个半衰期,以免影响手术效果和手术过程中的电生理变化。
准备手术所需物品,如射频消融仪、电极导管、无菌敷料等,并确保所有手术器械严格消毒,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手术室环境设置
确保手术室温度在22~25℃,湿度在50%~60%,保持环境舒适。
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和细菌培养监测,确保手术室空气洁净,降低感染风险。
二、术中配合
协助麻醉
协助麻醉师进行全麻操作,确保患者身份正确,与手术通知单上的信息核对无误。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包括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确保麻醉过程顺利进行。
监测生命体征
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指标,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医生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确保无菌操作
严格遵守手术室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手术过程无菌,避免感染风险。
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手术野的清洁干燥,避免污染。
配合导管操作
协助医生将电极导管正确放置并固定牢靠,确保导管不会脱落或移位。
密切观察导管位置及患者反应,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三、术后护理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以及心电图变化,确保患者心功能稳定。
伤口护理
对手术伤口进行妥善的护理和包扎,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定期检查穿刺部位,观察有无出血、血肿等异常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饮食指导
术后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为主。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伤口的愈合和身体的恢复。
活动指导
鼓励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身体康复。
告知患者术侧肢体1周内应避免抬举重物或做某些高频率动作,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并发症观察与处理
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心脏压塞、血管损伤、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征象。
一旦发现并发症,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和鼓励,减轻其焦虑和恐惧情绪。
告知患者手术成功及术后恢复情况,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总之,护士在心脏射频消融手术中的配合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及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通过细致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护士可以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支持和保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李萍 信阳市中心医院 介入手术室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