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中医饮食调养,为大脑健康构筑防护墙

2025-03-01 17:4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大脑作为人体的“总指挥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与消耗。失眠、健忘、注意力下降等问题日益普遍,如何通过日常饮食为大脑健康保驾护航?中医的“药食同源”理念与千年智慧,为我们提供了一份独特的答案。中医认为,“饮食者,人之命脉也”,合理的饮食不仅能滋养形体,更能调养神志,为大脑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与保护。

一、五谷为养:夯实大脑的“地基”

《黄帝内经》将五谷列于饮食之首,因其蕴含的“后天之精”是气血生化的基础。中医认为,脑为“髓海”,依赖肾精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充养。现代研究也证实,全谷物中的B族维生素(如B1、B6、叶酸)是神经递质合成的重要辅酶;膳食纤维能调节肠道菌群,减少炎症因子对脑组织的损害;慢释放碳水化合物则能稳定血糖,避免因血糖波动导致的脑细胞代谢紊乱。

推荐食方:

小米红枣粥:小米性平味甘,健脾安神;红枣补血养心,适合脑力疲劳者。现代研究发现,小米富含色氨酸,可促进血清素分泌,缓解焦虑。

黑芝麻糊:黑芝麻补肾益髓,《本草纲目》称其“补五内,益气力,填脑髓”。其富含的卵磷脂是神经细胞膜的主要成分,维生素E则能延缓脑细胞衰老。

二、五果为助:抗氧化剂的天然宝库

中医强调“五果为助”,水果既能调和饮食,又能补充精微物质。大脑因高耗氧量易受自由基攻击,而富含维生素C、花青素的水果正是天然抗氧化剂。例如,蓝莓被称为“脑黄金”,中医认为其酸甘化阴,能滋肝肾、明目健脑;桂圆肉补益心脾,缓解思虑过度导致的健忘。

推荐食方:

核桃莲子羹:核桃补肾益智,《食疗本草》称其“通经脉,润血脉”;莲子清心宁神,富含生物碱可镇静安神。二者搭配可增强记忆力,缓解失眠。

桑葚枸杞茶:桑葚滋阴补血,《滇南本草》载其“益肾脏而固精,久服黑发明目”;枸杞养肝明目,富含玉米黄质可保护视网膜。此茶适合用眼过度的脑力工作者。

三、五畜为益:优质蛋白的智慧选择

五畜”并非鼓励多食荤腥,而是强调适量摄入优质动物蛋白以补益脏腑精气。中医认为,血肉有情之品能直接滋养人体精血。例如,深海鱼类(如三文鱼、鲭鱼)富含的Omega-3脂肪酸(DHA、EPA),与中医“鱼能醒脑”的观点不谋而合,可促进神经突触生长;猪心炖柏子仁的经典药膳,则以形补形,养心安神;乌鸡滋阴养血,适合脑力透支导致的阴虚火旺。

注意要点:

避免过量红肉,以防痰湿内生、阻滞脑络。现代研究证实,红肉中的饱和脂肪可能增加脑动脉硬化风险。

推荐每周2-3次清蒸三文鱼或鲈鱼,辅以姜丝祛寒;或选择鸭肉炖山药,滋阴健脾。

四、五菜为充:疏通脑络的绿色能量

蔬菜在中医饮食中承担“疏通”之责,尤其现代人饮食多肥甘厚腻,易生痰瘀阻滞脑络。深色蔬菜如菠菜、紫甘蓝富含叶酸与黄酮类物质,能改善脑部微循环;芹菜平肝降压,其芹菜碱可调节神经传导;木耳活血化瘀,《本草纲目》称其“益气不饥,轻身强志”。此外,中医提倡“以通为补”,例如苦瓜清心火、冬瓜利湿浊,均为“清道夫”型食材。

推荐搭配:

凉拌黑木耳:加醋增强活血功效,适合久坐少动、头晕头胀者。

紫菜豆腐汤:紫菜化痰软坚,豆腐清热润燥,缓解用脑过度的虚火。

五、辨证施膳:个性化调养之道

中医饮食调养讲究“三因制宜”:

因时:

春季多吃芽菜(如香椿、豆芽)疏肝气,助阳气升发;

夏季以瓜类(苦瓜、丝瓜)清热解暑,辅荷叶粥醒脾;

秋季食百合、银耳润燥,防“秋燥伤脑”;

冬季用羊肉、桂圆温补,但需搭配白萝卜防滞腻。

因地:

潮湿地区宜加薏米、赤小豆健脾祛湿,预防痰蒙清窍;

干燥地区多用蜂蜜、梨滋阴润燥,缓解脑细胞脱水。

因人:

气血虚者:桂圆红枣茶、黄芪炖鸡;

痰湿体质:陈皮薏米粥、萝卜海带汤;

阴虚火旺:鸭肉冬瓜汤、麦冬石斛茶;

血瘀阻络:丹参山楂饮、红花黑豆粥。

食养之道,贵在平衡与坚持

大脑健康非一日之功,中医饮食调养的优势在于将养生融入三餐。需谨记“过犹不及”——盲目追求“超级食物”或过度进补反而可能打破平衡。正如《千金要方》所言:“安身之本,必资于食”,唯有顺应自然、辨证施膳,才能以饮食为砖瓦,为大脑构筑坚固的防护之墙。从今日起,不妨从一碗小米粥、一碟凉拌木耳开始,让中医智慧滋养你的“髓海”,守护思维的清明与灵动。

(许武锋 南省安阳市滑县中医院 脑病科一区 主治中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