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肥胖:代谢紊乱的三角关系

2025-03-19 15:3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糖尿病门诊,常有患者提出疑问:“为什么我得了Ⅱ型糖尿病,医生说我还有胰岛素抵抗?这和我胖有关系吗?”事实上,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肥胖三者关系密切,临床数据显示,我国90%以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其中超80%伴有超重或肥胖。解开这层关联,能帮我们更好地守护代谢健康。

胰岛素抵抗:血糖代谢的“绊脚石”

要理解三者的关系,先得认识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是胰腺分泌的“糖转运激素”,它像一把钥匙,能打开细胞表面的“葡萄糖通道”,让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细胞转化为能量。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钥匙无法顺利开锁,葡萄糖滞留在血液中,就形成了胰岛素抵抗。

此时,身体会启动“代偿机制”——让胰腺分泌更多胰岛素,通过“数量优势”暂时维持血糖正常。但胰腺的分泌能力有限,长期超负荷工作会导致功能逐渐衰退。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无法抵消抵抗时,血糖就会失控,最终发展为Ⅱ型糖尿病。因此,胰岛素抵抗被视为Ⅱ型糖尿病的“前期信号”和核心发病机制。

Ⅱ型糖尿病与胰岛素抵抗的“共生”逻辑

Ⅱ型糖尿病患者几乎都伴随胰岛素抵抗,这是代谢系统紊乱的集中体现,主要源于三个层面的问题:

-细胞信号受阻:胰岛素要发挥作用,需通过细胞内的信号通路传递指令。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炎症因子、游离脂肪酸等物质,会干扰这一过程,就像在“钥匙”和“锁孔”之间加了层隔膜,让胰岛素无法正常结合受体。

-器官代谢紊乱:肝脏、肌肉、脂肪是血糖调控的核心器官。胰岛素抵抗时,肝脏会过度合成葡萄糖,肌肉无法高效摄取葡萄糖,脂肪组织则分解出大量游离脂肪酸堆积在器官中,进一步降低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炎症与高血糖的恶性循环:高血糖会引发慢性炎症,损伤细胞功能;而炎症又会反过来加重胰岛素抵抗,形成“血糖越高→抵抗越重→血糖更高”的闭环。

肥胖:胰岛素抵抗的“催化剂”

肥胖与胰岛素抵抗的关联早已被科学证实:肥胖人群患Ⅱ型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3-7倍,而减轻5%-10%的体重,就能显著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这种关联的核心,在于脂肪的“过量堆积”和“异常分布”:

-内脏脂肪的“毒性”:腹型肥胖(大肚腩)比全身肥胖更危险。内脏脂肪(包裹在肝脏、胰腺周围的脂肪)代谢活跃,会持续释放游离脂肪酸和炎症因子。这些物质进入血液后,会直接损伤代谢器官,降低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研究发现,内脏脂肪每增加1公斤,胰岛素抵抗风险就上升15%。

-脂肪细胞的“功能叛变”:正常脂肪细胞是“能量仓库”,肥胖时仓库被撑破,脂肪细胞会分泌抵抗素、瘦素等物质。其中,抵抗素会直接抑制胰岛素信号,瘦素则因“抵抗”失去调节食欲的作用,形成“越胖越想吃、越吃越胖”的怪圈。

-“瘦胖子”也有风险:有些人体重正常,但体脂率超标(肌肉少、脂肪多),同样会因脂肪比例过高引发胰岛素抵抗,这也是部分“瘦人”患Ⅱ型糖尿病的原因。

打破关联的关键:改善胰岛素抵抗

切断三者的关联,核心是改善胰岛素抵抗,主要通过生活方式干预:

-控制体重:减少内脏脂肪是关键,即使轻度减重(如体重减轻5%),也能明显提高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规律运动:每周15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加2-3次力量训练,能增强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降低抵抗。

-调整饮食:减少高糖、高脂食物,增加膳食纤维和优质蛋白,可减少游离脂肪酸堆积,改善代谢环境。

总之,Ⅱ型糖尿病与胰岛素抵抗互为因果,而肥胖是重要推手。通过科学管理体重、改善生活方式,就能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糖尿病风险或控制病情进展。

(吕莎莎 廊坊市中医医院)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