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类口腔疾病中,牙周病是一种常见且危害不容小觑的疾病。它就像一个隐匿的“口腔杀手”,初期症状可能不明显,容易被忽视,但随着病情发展,却会对口腔健康造成严重破坏。据统计,成年人中牙周病的患病率相当高,因此,学会自我检查牙周病,实现早期发现并及时干预,对我们的口腔健康至关重要。一、牙周病的危害
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齿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的疾病,主要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早期的牙周病,可能只是牙龈出现一些轻微的炎症,如刷牙时牙龈出血。但如果不加以重视,任由病情发展,炎症会逐渐破坏牙周组织,导致牙龈退缩、牙槽骨吸收,牙齿开始松动、移位,最终甚至会脱落。牙齿缺失不仅影响咀嚼功能,降低生活质量,还可能影响面部美观,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牙周病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它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的发病风险。
二、自我检查方法
观察牙龈:每天刷牙时,留意牙龈的颜色和质地。健康的牙龈应该是粉红色,质地坚韧,与牙齿紧密贴合。如果发现牙龈颜色变为暗红色,质地松软,容易出血,甚至出现牙龈肿胀、疼痛,这可能是牙周病的早期信号。刷牙时出血是很多人容易忽视的症状,不少人认为这是上火或者刷牙太用力导致的,但实际上,刷牙出血很可能是牙龈炎症的表现。此外,还可以观察牙龈是否有退缩现象,正常情况下,牙龈会覆盖部分牙根,如果能看到明显的牙根暴露,说明牙龈已经开始退缩,这也是牙周病的一个重要表现。
检查牙齿松动度:用手指轻轻晃动牙齿,感受牙齿是否有松动。正常的牙齿是稳固的,没有明显的松动。如果发现牙齿有轻微的晃动,即使不影响正常咀嚼,也不能掉以轻心,这可能是牙周组织受损,牙槽骨吸收的结果。尤其是在咬硬物时,如果感觉牙齿有异常的松动或疼痛,更要警惕牙周病的可能。
留意口腔异味:持续存在的口腔异味也是牙周病的一个常见症状。牙周病导致口腔内细菌滋生,这些细菌分解食物残渣和口腔内的分泌物,产生难闻的气味。如果每天认真刷牙、使用漱口水后,口腔异味仍然无法消除,就需要考虑是否患有牙周病。
检查牙缝变化:随着牙周病的发展,牙龈退缩和牙槽骨吸收会导致牙齿之间的缝隙变大。如果发现原本紧密排列的牙齿之间出现了明显的缝隙,食物容易嵌塞其中,这也是牙周病的一个表现。
三、早期干预措施
一旦通过自我检查怀疑自己患有牙周病,应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早晚正确刷牙,使用巴氏刷牙法,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确保牙齿的每个面都能得到清洁。饭后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清除牙齿邻面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同时,定期使用漱口水,抑制口腔内细菌的生长。其次,要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牛奶等,有助于增强牙周组织的抵抗力。此外,应尽快前往正规的口腔医院或诊所进行专业检查和诊断。医生会根据牙周病的严重程度,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于轻度的牙龈炎,通过洗牙(龈上洁治术)去除牙结石和牙菌斑,一般就能有效控制炎症。而对于中重度的牙周炎,可能还需要进行龈下刮治、牙周手术等进一步治疗。
总之,牙周病的自我检查并不复杂,只要我们平时多留意自己的口腔状况,就能早期发现问题。早期发现并干预牙周病,不仅可以避免牙齿缺失的悲剧,还能维护全身健康。让我们从现在开始,重视口腔健康,学会自我检查牙周病,为自己的健康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董小亚 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口腔牙周黏膜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