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500万人新发脑卒中,其中约500万人因此死亡。我国是脑卒中高发国家,每年新发病例超过200万,死亡病例超过150万。脑卒中已成为我国成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脑卒中,我们需要了解其种类与影响,从而认识到脑血管病的不同面貌。
二、脑卒中的种类
1. 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脑功能障碍。根据病因,缺血性脑卒中可分为以下几种:
(1)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约占缺血性脑卒中的60%,主要病因是颈动脉、椎动脉等大动脉粥样硬化。
(2)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约占缺血性脑卒中的30%,主要病因是脑小动脉病变。
(3)心源性脑卒中:约占缺血性脑卒中的15%,主要病因是心脏疾病,如房颤、心脏瓣膜病等。
2. 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血管破裂,导致脑组织受损的疾病。根据病因,出血性脑卒中可分为以下几种:
(1)高血压性脑出血:约占出血性脑卒中的60%,主要病因是长期高血压导致脑动脉破裂。
(2)脑动脉瘤破裂:约占出血性脑卒中的20%,主要病因是脑动脉瘤破裂导致脑出血。
(3)脑动静脉畸形:约占出血性脑卒中的10%,主要病因是脑血管发育异常。
(4)其他原因:如血液病、抗凝治疗等。
三、脑卒中的影响
1. 死亡率
脑卒中具有高死亡率,尤其是出血性脑卒中。据统计,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约为20%-30%。在我国,每年因脑卒中死亡的人数超过150万。
2. 致残率
脑卒中患者中,约60%-8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疾。残疾程度与脑损伤部位、范围及治疗时机密切相关。常见的残疾包括:
(1)肢体瘫痪:一侧肢体无力或完全瘫痪,影响日常生活。
(2)言语障碍:表现为发音不清、失语等。
(3)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注意力、执行力等减退。
(4)心理障碍:抑郁、焦虑等。
3. 复发率
脑卒中具有高复发率,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据统计,脑卒中患者5年内的复发率约为30%。复发次数越多,残疾程度和死亡率越高。
4. 经济负担
脑卒中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治疗费用、康复费用、护理费用等,使许多家庭陷入困境。此外,脑卒中患者丧失劳动力,进一步加重社会负担。
四、预防与治疗
1. 预防
(1)控制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服用降压药。
(2)戒烟限酒:吸烟、饮酒可增加脑卒中的风险,应尽早戒烟、限酒。
(3)合理饮食:保持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4)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3-5次中等强度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5)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2. 治疗
(1)急性期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发病4.5小时内,出血性脑卒中发病6小时内,采取溶栓、取栓等治疗措施,降低死亡率、致残率。
(2)恢复期治疗:康复训练、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五、脑卒中的识别与急救
1. 识别脑卒中的症状
快速识别脑卒中的症状对于及时救治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脑卒中症状:
(1)面部下垂:一侧面部突然出现无力或麻木,微笑时两边不对称。
(2)手臂无力:一侧手臂突然变得无力或麻木,尝试抬起双臂时,一只手臂会下垂。
(3)言语困难:说话含糊不清,理解困难或表达困难。
(4)突发视力问题:一只或两只眼睛视力突然模糊,或出现视野缺失。
(5)突发严重头痛:与平时不同的严重头痛,可能伴随呕吐或意识模糊。
(6)行走困难:走路时突然出现平衡障碍或协调困难。
2. 脑卒中的急救
一旦怀疑自己或他人发生脑卒中,应立即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1)拨打急救电话:立即拨打120或当地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救助。
(2)保持冷静:尽量让患者保持平静,避免情绪激动。
(3)平卧休息:让患者平躺在舒适的地方,不要随意搬动。
(4)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呼吸、心跳等情况,如有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5)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患者口鼻内的异物,确保呼吸道畅通。
六、总结
脑卒中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种类繁多,影响深远。通过了解脑卒中的种类、症状、急救、康复和护理,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一健康挑战。预防是关键,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是降低脑卒中危害的有效手段。作为个人,我们应该关注自己的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为社会,我们应该提高对脑卒中的认识,加强健康教育,共同构建健康的生活环境。
(张亚军 虞城县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