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针灸如何缓解疼痛:科学解析其作用机制

2023-12-05 11:0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施针,以达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治疗疾病的目的。近年来,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针灸在缓解疼痛方面的独特作用逐渐得到现代医学的认可。本文将科学解析针灸缓解疼痛的作用机制。

一、针灸与疼痛

疼痛是人体对内外刺激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它提示我们身体某部分可能存在问题。然而,长期的慢性疼痛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心理问题。针灸在缓解疼痛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尤其是对于慢性疼痛,如关节炎、偏头痛、腰痛等。

二、针灸缓解疼痛的作用机制

1. 神经调节作用

针灸通过刺激皮肤和深层组织中的感受器,激活疼痛传导通路上的神经纤维。这些神经纤维将信号传递到大脑,大脑再释放出内源性阿片类物质,如内啡肽,从而产生镇痛作用。这种神经调节作用不仅能够缓解疼痛,还能改善睡眠,缓解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

2. 血液循环改善

针灸能够刺激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这有助于带走炎症介质和致痛物质,减轻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疼痛。同时,良好的血液循环还能为受损组织提供更多的营养和氧气,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3. 自主神经系统调节

针灸能够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影响心率、血压、消化等生理过程。在疼痛状态下,自主神经系统往往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导致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针灸通过调节自主神经系统,能够缓解这种紧张状态,从而改善疼痛症状。

4. 免疫系统调节

近年来,研究发现针灸还能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在疼痛过程中,炎症反应和免疫系统的激活起着重要作用。针灸通过调节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释放,能够减轻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疼痛。

三、针灸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1. 慢性疼痛

针灸在治疗慢性疼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例如,关节炎、偏头痛、腰痛等慢性疼痛患者,经过针灸治疗,疼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2. 癌痛

针灸在缓解癌痛方面也显示出一定的效果。癌症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后,疼痛程度减轻,镇痛药物的用量减少,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3. 手术后疼痛

针灸在手术后疼痛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手术后患者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针灸能够有效缓解这种疼痛,促进患者的康复。

四、总结

针灸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疼痛缓解方法,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其作用机制涉及神经调节、血液循环改善、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和免疫系统调节等多个方面。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针灸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然而,针灸治疗疼痛并非万能,对于某些疼痛症状,还需结合其他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疗效。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期待针灸能够为更多的疼痛患者带来福音。

(张惠强 荥阳市人民医院 康复治疗中心)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