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是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工具,正确的药品储存与保管对于确保药品质量和疗效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在药品储存与保管方面存在诸多误区。本文将为您揭示这些误区,并提供正确的药品储存与保管方法。
一、误区一:药品放在冰箱里最保险
许多人认为,将药品放在冰箱里可以延长其保质期,保证药品质量。事实上,并非所有药品都适合放在冰箱里。以下几类药品不宜放在冰箱里:
1. 糖浆剂:低温环境下,糖浆剂可能会变粘稠,不易倒出。
2. 乳膏剂:低温会使乳膏剂变硬,影响使用。
3. 橡皮膏:冰箱里的湿度可能导致橡皮膏失去粘性。
4. 颗粒剂:颗粒剂开封后,不宜放在冰箱里,以免受潮结块。
二、误区二:药品放在阳光下晒一晒更好
有些人认为,将药品放在阳光下晒一晒可以杀菌消毒,有利于药品保存。实际上,阳光中的紫外线会破坏药品成分,导致药品失效。以下几类药品尤其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
1. 维生素类:如维生素C、维生素B1等,阳光照射会导致其分解失效。
2. 抗生素类:如青霉素、头孢等,阳光照射会降低其活性。
3. 生物制品:如胰岛素、疫苗等,阳光照射会影响其结构,降低疗效。
三、误区三:药品开封后,保质期等于有效期
很多人认为,药品开封后,只要在有效期内使用,就不会有问题。事实上,药品开封后,保质期往往会缩短。以下几类药品开封后,保质期会发生变化:
1. 粉剂、颗粒剂:开封后,受潮、结块等情况可能导致药品失效。
2. 液体制剂:开封后,微生物污染风险增加,保质期缩短。
3. 软膏剂、乳膏剂:开封后,易受空气、水分影响,保质期缩短。
四、误区四:药品储存环境温度越高越好
有些人认为,药品储存环境温度越高,药品活性越强。其实,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不利于药品储存。以下几类药品对温度有特殊要求:
1. 生物制品:如胰岛素、疫苗等,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其结构,降低疗效。
2. 抗生素类:如青霉素、头孢等,高温环境下易失效。
3. 消炎止痛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高温环境下可能发生降解。
五、误区五:所有药品都可以放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
虽然将药品放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是非常重要的,但有些人可能会错误地认为这样做就足够安全了。实际上,除了儿童安全,药品的储存还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 易混淆药品:外观相似或名称相近的药品应分开存放,以免使用时发生混淆。
2. 急救药品:急救药品应放在容易找到且便于取用的地方,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使用。
六、误区六:药品开封后可以无限期使用
很多人认为,只要药品没有过期,就可以继续使用。但实际上,药品开封后,其有效期可能会缩短,因为开封会破坏药品的密封环境,使药品更容易受到空气、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1. 开封后的眼药水、鼻用喷雾剂等,通常建议在开封后一个月内使用完毕。
2. 开封后的抗生素、激素类药膏等,也应尽快使用,不宜长期存放。
七、误区七:药品可以随意丢弃
有些人可能会将过期或不再需要的药品随意丢弃,这样做不仅浪费,还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正确的做法是:
1. 将过期或不再需要的药品交给药店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专业人员统一处理。
2. 不要将药品冲入马桶或丢入垃圾桶,以免污染水源和土壤。
八、正确药品储存与保管方法
1. 遵循药品说明书:药品说明书通常会标注储存条件,如温度、湿度等。请按照说明书要求储存药品。
2. 避光、干燥、密封:大部分药品应放在避光、干燥、密封的环境中储存,以防受潮、变质。
3. 分类存放:将药品分类存放,避免交叉污染。如:内服药与外用药分开,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开。
4.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药品,发现变质、过期等情况,及时处理。
5. 专人保管:家中药品应由专人保管,避免儿童、老人误食。
九、总结
药品储存与保管看似简单,实则蕴含诸多学问。避开上述误区,掌握正确的药品储存与保管方法,才能确保药品质量和疗效,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在生活中,请您密切关注药品储存与保管问题,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宋峰 虞城县人民医院 药剂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