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中医针灸推拿:颈椎病的绿色调养之道

2024-11-12 20:2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颈椎病已成为一种极为常见的“现代文明病”。无论是长期伏案工作的上班族,还是沉迷电子设备的年轻人,都深受其扰。颈部疼痛、僵硬,手臂麻木,头晕目眩等症状,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而中医的针灸推拿疗法,在颈椎病的治疗与预防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

认识颈椎病:身体发出的“警报”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肥厚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刺激或压迫颈脊髓、颈部神经、血管而产生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随着年龄增长,颈椎间盘会逐渐退变,水分减少,弹性降低,容易向外突出。长期低头、颈部姿势不良、颈部外伤等因素,会加速这一退变过程,导致颈椎病的发生。

颈椎病的症状多样,常见的有颈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这是由于颈椎周围的肌肉、韧带因长期劳损而紧张痉挛所致。很多患者还会出现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这是突出的椎间盘或增生的骨质压迫了神经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会因椎动脉受压,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耳鸣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在突然转头时晕倒。脊髓型颈椎病相对少见,但最为严重,会导致下肢无力、行走不稳、大小便失禁等脊髓受压症状。

中医解读颈椎病:气血经络的失衡

中医认为,颈椎病的发生与气血不足、经络阻滞密切相关。人体的经络系统就像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通道,气血在其中运行,滋养着全身各个脏腑组织。颈部是人体经络的重要通道,多条经络如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阳三焦经等都经过此处。当颈部长期劳损、外感风寒湿邪或遭受外伤时,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就会出现“不通则痛”的症状。

气血不足也是颈椎病的重要病因。随着年龄增长,人体气血逐渐亏虚,无法充分滋养颈部的筋骨肌肉。长期过度劳累、生活不规律等不良生活方式,也会进一步耗伤气血,使颈部组织失去濡养,变得脆弱易损,从而引发颈椎病。

针灸疗法: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针灸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常用方法之一,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针灸师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结合中医的经络学说和辨证论治原则,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

常用的穴位有颈部的风池、风府、天柱,以及上肢的肩井、曲池、外关、合谷等。风池穴位于颈部,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是足少阳胆经的穴位,针刺此穴可疏散风邪、清利头目、通经活络,对颈椎病引起的头晕、头痛、颈部疼痛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风府穴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能祛风散寒、通关开窍,改善颈部气血运行。天柱穴位于颈后区,横平第2颈椎棘突上际,斜方肌外缘凹陷中,可缓解颈部僵硬、疼痛。

在针刺时,医生会根据穴位的特点和病情的轻重,采用不同的针刺手法,如提插补泻、捻转补泻等,以激发经气,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一般来说,针刺治疗每周进行2 - 3次,一个疗程为10 - 15次。多数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后,颈部疼痛、僵硬等症状会明显减轻,头晕、上肢麻木等症状也会逐渐缓解。

推拿疗法:理筋整复,缓解疼痛

中医推拿治疗颈椎病,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推拿治疗颈椎病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1. 缓解肌肉紧张:推拿师先用揉法、滚法、按法等放松手法,作用于颈部及肩部的肌肉,如斜方肌、胸锁乳突肌等,缓解肌肉的紧张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疼痛。这些手法可以使肌肉放松,消除因长期劳损而产生的条索状硬结,促进肌肉的新陈代谢,恢复肌肉的弹性和功能。

2. 调整关节位置:对于颈椎关节紊乱的患者,推拿师会采用特定的整复手法,如颈椎斜扳法、旋转复位法等,调整颈椎关节的位置,纠正椎间关节的错位,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这些手法需要专业医生操作,力度和角度都有严格要求,通过整复关节,解除对神经、血管的压迫,从而缓解颈椎病的症状。

3.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推拿过程中,手法的刺激可以促进颈部血管扩张,增加局部血液供应,为颈部组织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加速炎症介质的吸收,减轻神经根的水肿,缓解疼痛和麻木症状。

推拿治疗一般每周进行2 - 3次,每次治疗时间约30 - 60分钟。在推拿治疗过程中,患者会感到颈部肌肉放松,疼痛减轻,活动度增加。但需要注意的是,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由于脊髓受压,脊髓耐受性降低,推拿治疗时手法要轻柔,避免使用强力的整复手法,以免加重脊髓损伤。

中医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以其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等特点,为颈椎病患者提供了一种绿色、自然的治疗选择。同时,通过日常生活中的预防和保健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呵护颈椎,远离颈椎病的困扰,享受健康、舒适的生活。如果您已经出现了颈椎病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王世慧 焦作市中医院 针灸推拿康复科三四五区)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