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这一大肠恶性肿瘤,正悄然成为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其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往往在病情发展到晚期才被诊断出来,给治疗带来极大挑战。因此,深入了解结肠癌的症状、诊断及治疗方法,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结肠癌的症状
结肠癌的症状多样,且早期往往不明显。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症状:
1.排便习惯改变:结肠癌患者可能会出现排便次数增多或减少,粪便性状改变,如稀薄、有脓血,或者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这些症状可能是由于肿瘤刺激肠道,导致肠道蠕动规律改变所致。
2.便血:便血是结肠癌的常见症状之一。当肿瘤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摩擦肠道壁导致出血,进而出现大便带血的情况。需要注意的是,便血也可能与其他肠道疾病如痔疮等混淆,因此应及时就医进行鉴别诊断。
3.腹痛与腹部包块:随着病情的发展,结肠癌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症状,部位多不固定。当肿瘤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在腹部触及包块。腹部包块的出现往往提示病情已经发展到中晚期。
4.全身症状:如贫血、乏力、消瘦等。这些症状可能是由于肿瘤消耗大量能量和营养物质,导致患者身体虚弱所致。
二、结肠癌的诊断
结肠癌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多种检查结果。
1.临床检查:医生会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等方式了解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体格检查中,医生可能会触及腹部包块或发现其他异常体征。
2.实验室检查:大便潜血试验是筛查结肠癌的常用方法之一。当肿瘤溃疡或出血时,大便潜血试验可能呈阳性。此外,肿瘤标记物如癌胚抗原(CEA)的检测也有助于诊断结肠癌,但特异性不高。
3.影像学检查:如腹部CT、MRI等,可以评估肿瘤的大小、位置、浸润程度以及有无转移等情况,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4.肠镜检查:肠镜检查是诊断结肠癌的金标准。通过肠镜可以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的情况,发现可疑病灶并进行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
三、结肠癌的治疗
结肠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
1.手术治疗:手术是结肠癌治疗的主要方法。对于早期结肠癌患者,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及周围淋巴结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对于晚期患者,手术也可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放疗与化疗:放疗可以在手术前后进行,以缩小肿瘤、降低术中出血风险或杀死残留的癌细胞。化疗则是通过药物杀死或抑制癌细胞生长,可以用于手术的辅助治疗或晚期患者的全身治疗。
3.靶向治疗:针对癌细胞的特定靶点进行治疗,减少了对正常细胞的损害,提高了治疗效果。但靶向治疗的疗效因个体差异而异。
四、结肠癌的预防
预防结肠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减少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摄入。
2.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3.适量运动:促进肠道蠕动和血液循环,降低结肠癌的发病风险。
4.定期体检:对于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和肿瘤标记物检测。
结肠癌作为大肠恶性肿瘤的一种,其发病隐匿、恶性程度高,对患者的生命构成严重威胁。通过深入了解结肠癌的症状、诊断及治疗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同时,调整饮食结构、保持规律作息、适量运动以及定期体检等措施也有助于降低结肠癌的发病风险。
(汪丽伟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胃肠外科/疝与腹壁外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