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先天性心脏病护理:给孩子最好的呵护

2025-01-24 12:2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一、认识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心血管畸形,也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据统计,我国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约为活产婴儿的 0.7% - 0.8%,每年新增先心病患儿约 15 - 20 万。

先心病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方面,大约 5% 的先天性心脏病与染色体畸变或单基因遗传缺陷有关。例如,唐氏综合征患儿患先天性心脏病的概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其中以房室间隔缺损最为常见。环境因素在孕期前 3 个月对胎儿心脏发育影响重大。孕妇在孕早期感染风疹病毒,胎儿患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可高达 10% - 20%,常见的畸形有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等。此外,孕期接触大量放射线、服用某些致畸药物(如锂剂、华法林等)、患有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苯丙酮尿症)以及孕妇高龄等,都可能增加胎儿患先心病的风险。

先心病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症状表现有所差异。常见症状包括反复呼吸道感染,由于心脏功能异常,肺循环淤血,易导致呼吸道抵抗力下降,孩子可能频繁出现感冒、肺炎等。生长发育迟缓也是常见表现,心脏供血不足影响全身营养供应,使孩子体重不增、身高落后于同龄人。紫绀,即皮肤、黏膜呈现青紫色,多在哭闹、活动后加重,常见于法洛四联症等青紫型先心病,这是由于心脏内动静脉血混合,导致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还有些孩子会出现呼吸急促、多汗、喂养困难,吃奶时容易气促、停顿,甚至拒奶。

二、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日常护理要点

(一)生活环境与休息

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营造一个安静、舒适、温度适宜(一般 18 - 22℃)、湿度适中(一般 50% - 60%)的生活环境至关重要。适宜的温湿度有助于孩子呼吸顺畅,减少呼吸道感染的风险。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每天通风 2 - 3 次,每次 20 - 30 分钟,可有效降低室内细菌、病毒的浓度。

充足的休息对先心病患儿的恢复极为关键。年龄较小的患儿,家长应保证其充足的睡眠时间,婴儿每天睡眠应在 14 - 17 小时左右,幼儿每天睡眠 12 - 14 小时。避免孩子过度哭闹和剧烈运动,因为哭闹和剧烈运动时,心脏负荷会明显增加,可能诱发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稍大一些的孩子,可根据其心脏功能情况,适当进行一些轻松的活动,如散步、简单的游戏等,但要避免长时间奔跑、跳跃、攀爬等高强度运动。

(二)饮食护理

先心病患儿的饮食需遵循营养均衡、易消化的原则。保证蛋白质的摄入,可选择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优质蛋白质食物,有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例如,每天可给孩子食用适量的鱼肉,鱼肉富含优质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脏健康有益。同时,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菠菜、胡萝卜、橙子、苹果等,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喂养方面,对于婴儿,要注意喂奶的方式和速度。喂奶时应将婴儿头部稍抬高,避免平躺喂奶,以防呛奶。喂奶速度不宜过快,可采用少量多次的喂养方式,一次喂奶时间控制在 15 - 20 分钟左右。若孩子在喂奶过程中出现呼吸急促、发绀等情况,应立即停止喂奶,给予吸氧等处理。对于较大的孩子,要控制盐的摄入,过多的盐分会加重心脏负担,一般每天盐的摄入量应控制在 2 - 3 克。同时,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胃肠道负担。

(三)预防感染

由于先心病患儿免疫力相对较低,容易发生感染,而感染又会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因此预防感染是护理的重要环节。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如春季流感高发期、秋季手足口病流行期,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商场、超市、游乐场等。如果必须前往,应给孩子佩戴口罩。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防止病从口入。每天给孩子洗澡,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皮肤感染。按时给孩子接种疫苗,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但对于一些病情较重、心功能较差的患儿,在接种疫苗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确保接种安全。

三、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特殊护理需求

(一)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

紫绀型先心病患儿由于长期缺氧,会出现代偿性红细胞增多,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因此,要注意给孩子补充足够的水分,每天的饮水量可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体重适当调整,一般婴幼儿每天每公斤体重需饮水 100 - 150 毫升,儿童每天每公斤体重需饮水 80 - 100 毫升。除了正常饮水外,在孩子发热、出汗较多时,更要及时补充水分。

当孩子出现缺氧发作时,家长应保持冷静,立即将孩子置于膝胸卧位,即让孩子双腿屈曲,大腿贴近胸部,胸部尽量贴近双膝,这种体位可增加体循环阻力,减少右向左分流,使更多的血液进入肺循环,从而缓解缺氧症状。同时,给予吸氧,并尽快送往医院救治。在送往医院途中,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神志等。

(二)心力衰竭患儿的护理

心力衰竭是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当患儿出现心力衰竭时,会表现为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肝脏肿大、水肿等症状。此时,应让患儿绝对卧床休息,取半卧位或坐位,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下肢可适当抬高,促进血液回流。

严格控制液体入量和输液速度,根据患儿的病情和体重,精确计算每天的液体摄入量。一般情况下,每天液体入量应控制在每公斤体重 60 - 80 毫升。输液时,速度要缓慢,一般每分钟 10 - 15 滴,避免过快输液加重心脏负担。同时,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心率、尿量等变化,记录 24 小时出入量,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遵医嘱按时给患儿服用强心、利尿等药物,如地高辛、呋塞米等。在服用地高辛前,要先测量患儿的心率,若心率低于正常范围(婴儿心率低于 90 次/分,幼儿心率低于 70 次/分),应暂停用药,并及时告知医生。服用利尿药期间,要注意观察患儿有无低钾血症的表现,如精神萎靡、腹胀、乏力等,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四、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心理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不仅给患儿的身体带来痛苦,也会对其心理产生影响。尤其是年龄稍大的患儿,可能会因为疾病而感到自卑、焦虑、孤独。他们可能会因为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玩耍、上学而产生失落感,担心自己的病情和未来,从而出现心理问题。

家长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陪伴,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当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时,要耐心倾听,给予安慰和支持。例如,当孩子因为不能参加学校的体育活动而难过时,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虽然不能进行剧烈运动,但可以参加一些适合自己的活动,如绘画比赛、读书分享会等,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同样可以在其他方面表现出色。

同时,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向孩子解释先天性心脏病虽然是一种疾病,但通过积极治疗和护理,大多数孩子都能像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和学习。可以给孩子讲述一些成功治疗的案例,让他们看到希望。在孩子配合治疗和护理时,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对于学校和社会来说,也应给予先心病患儿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学校老师要了解患儿的病情和特殊需求,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适当的照顾。比如,在体育课时,根据患儿的心脏功能情况,安排适合的活动。同学们要友善对待先心病患儿,不歧视、不嘲笑,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五、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术后护理

(一)术后一般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返回病房,应安置在重症监护室,给予持续的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鼻腔分泌物,防止误吸和呼吸道梗阻。对于气管插管的患儿,要妥善固定气管导管,防止移位、脱出或打折。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吸痰操作,吸痰时要注意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气道黏膜。

术后伤口的护理也非常重要。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若发现伤口敷料有少量渗血,可先更换敷料,局部加压包扎;若渗血较多,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一般术后 7 - 10 天伤口拆线,具体时间可根据患儿伤口愈合情况而定。在伤口愈合过程中,要防止孩子搔抓伤口,避免感染。

(二)饮食与活动指导

术后饮食应根据患儿的恢复情况逐渐调整。术后 6 - 8 小时若无呕吐等不适,可先给予少量饮水。如无异常,可逐渐过渡到流食、半流食,如米汤、粥、面条等。术后早期,饮食仍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食用油腻、辛辣食物。随着患儿身体的恢复,逐渐增加蛋白质的摄入,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一般术后 2 - 3 周,可恢复正常饮食,但仍要注意营养均衡。

活动方面,术后早期要限制患儿的活动量。一般术后 1 - 2 周,患儿应多卧床休息,可在床上进行一些简单的肢体活动,如翻身、屈伸四肢等,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 - 3 周后,可根据患儿的身体状况,适当增加活动量,如在室内缓慢行走。术后 3 - 6 个月,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6 个月后可根据复查结果,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恢复正常活动。

(三)定期复查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需要定期复查,以了解心脏功能恢复情况和有无并发症发生。一般术后 1 个月、3 个月、6 个月、1 年需要到医院进行复查。复查项目包括心脏超声、心电图、胸部 X 光等。心脏超声可直观地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恢复情况,心电图可检测心脏电活动是否正常,胸部 X 光可了解肺部情况和心脏大小。

通过定期复查,医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治疗方案。如果患儿在术后出现心慌、气短、乏力、水肿等不适症状,应随时到医院就诊,不必等到复查时间。家长要妥善保管好患儿的检查报告和病历资料,以便医生了解病情变化。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是一个长期而细致的过程,需要家长、医护人员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给予孩子最好的呵护,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都能健康成长,拥有美好的未来。希望广大家长能够重视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知识,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

(王亚楠 郑州市中心医院 心胸外科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