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不容忽视的“脑部风暴”

2025-01-15 15:3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对新生儿的生命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由于其起病急骤、病情凶险、进展迅速,且往往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因此被形象地称为新生儿体内的“脑部风暴”。本文将深入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旨在提高公众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减少其发生率和致残率。

一、病因探析:细菌入侵的隐形威胁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主要由化脓性细菌引起,这些细菌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新生儿体内,最常见的是通过上呼吸道、皮肤、胃肠道或脐部等部位的感染灶,经血液循环侵入脑膜,导致脑膜和脑脊髓膜的化脓性炎症。常见的致病菌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此外,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免疫缺陷、颅脑外伤等因素也可增加新生儿患化脓性脑膜炎的风险。

二、临床表现:隐秘而凶险的信号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且因个体差异而异。早期症状可能仅表现为发热、拒食、嗜睡、烦躁不安、哭声尖锐或哭声微弱等,这些症状容易被家长忽视或误诊为其他疾病。随着病情的进展,患儿可能出现囟门隆起、脑膜刺激征阳性、抽搐、意识障碍等严重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部分患儿可能不出现明显的发热症状,这使得疾病的早期诊断更为困难。

三、诊断挑战:精准识别,刻不容缓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依赖于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查可发现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降钙素原升高等感染指标异常。脑脊液检查是确诊的关键,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样本,进行细菌培养、涂片染色、生化分析等,可明确致病菌种类和感染程度。影像学检查如头颅超声、CT或MRI有助于评估脑水肿、脑室扩大、硬膜下积液等并发症的情况。

四、治疗策略:综合施治,力挽狂澜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治疗原则是早期、足量、足疗程使用敏感抗生素,同时根据病情给予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结合患儿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综合考虑。对于出现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的患儿,应给予脱水剂降低颅内压,保护脑细胞。此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预防并发症等也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预防之道:未雨绸缪,守护未来

预防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关键在于减少感染源、提高新生儿免疫力、及时发现并治疗感染灶。孕妇在孕期应定期进行产检,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感染。新生儿出生后,应加强护理,保持脐部、皮肤、口腔等部位的清洁干燥,避免交叉感染。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如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免疫缺陷等,应密切监测其健康状况,一旦发现感染迹象,应立即就医。

六、结语:携手共筑,守护新生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是一种不容忽视的严重疾病,它对新生儿的生命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通过深入了解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一疾病,提高警惕性,减少其发生率和致残率。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新生儿健康的关注和投入,共同为新生儿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守护每一个新生命的健康成长。

 

(郭静 河南省儿童医院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