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讨论手术时,目光往往聚焦在主刀医生身上。然而,在每一场手术的背后,麻醉护理团队正以专业与爱,默默守护着患者,成为手术成功不可或缺的力量,陪伴患者度过围手术期的每一个关键阶段。
一、术前:精心筹备,为手术筑牢根基
手术前,麻醉护士承担着全面评估患者状况的重任。他们会详细询问患者既往病史,如过往手术经历、药物过敏史、慢性疾病情况等。这些信息对制定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案至关重要,能帮助医生预判风险,规避潜在的麻醉并发症。比如,知晓患者的心脏病史,就能在麻醉药物选择和剂量把控上更加谨慎,保障心脏功能稳定。
同时,麻醉护士还会进行细致的气道评估。通过检查口腔、咽喉结构,判断气管插管难度。这是麻醉安全的关键环节,提前发现气道异常,能准备好特殊插管工具和应对预案,确保患者在麻醉诱导时气道通畅,为手术奠定安全基础。
手术带来的心理压力常被忽视,许多患者术前会陷入焦虑、恐惧之中。这些负面情绪会干扰手术和麻醉效果。麻醉护士会主动与患者沟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手术和麻醉流程,告知可能出现的感受,耐心解答疑问。通过倾听和安慰,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增强其信心,让患者以良好心态迎接手术。
在物资准备方面,麻醉护士会一丝不苟地检查和准备麻醉所需的各类药品和器械。从核心的麻醉机、监护仪,到气管插管设备、注射器、麻醉药品等,每一件都确保性能良好、剂量准确、质量可靠,为手术中的麻醉操作提供坚实物质保障。此外,他们还会协助患者做好术前准备,指导患者禁食禁水,建立静脉通道,为术中给药和补液创造条件。
二、术中:全神贯注,守护生命体征
手术过程中,麻醉护士时刻保持警惕,借助先进监护设备,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异常波动,能迅速察觉并通知麻醉医生,凭借专业知识协助分析原因、采取措施。比如,当患者血压突然下降,会迅速判断是失血、麻醉过深等何种因素导致,配合医生调整输液速度、改变麻醉药物剂量,全力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精确调控麻醉深度是手术安全的关键,麻醉护士在其中发挥重要辅助作用。他们通过观察患者瞳孔变化、肌肉松弛程度及对手术刺激的反应,协助麻醉医生判断麻醉深度。同时,运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等技术,为麻醉深度评估提供科学依据,一旦发现麻醉深度偏离,及时反馈,以便精准调整麻醉药物用量,确保患者既处于无痛、无意识的理想麻醉状态,又避免麻醉过深或过浅带来的风险。
手术体位的正确摆放和维持也离不开麻醉护士。不同手术需要特定体位,麻醉护士在摆放时充分考虑患者生理结构和手术需求,避免神经、血管受压,使用体位垫预防皮肤压疮。手术中还会根据进展及时调整体位,保障患者舒适和手术顺利进行。
术中液体管理同样重要。由于手术失血、体液蒸发等,患者体液会丢失。麻醉护士通过监测尿量、中心静脉压等指标,准确评估液体需求,合理选择输液种类,控制输液速度,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循环稳定,对大量输血手术严格遵循输血规程,确保输血安全有效。
三、术后:悉心照料,助力患者康复
手术结束后,患者进入麻醉复苏阶段,麻醉护士在麻醉复苏室(PACU)继续守护。持续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意识恢复、呼吸和循环功能状况,加强呼吸道管理,及时清除分泌物,防止呼吸道梗阻。对出现恶心、呕吐、疼痛等不适的患者,迅速给予相应处理,如止吐、镇痛药物,让患者平稳苏醒。
术后疼痛影响患者康复,麻醉护士运用专业疼痛评估工具,如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准确评估疼痛程度,制定个性化镇痛方案,采用口服、静脉注射镇痛药物或患者自控镇痛(PCA)装置等方式缓解疼痛。同时,向患者和家属普及疼痛管理知识,指导正确使用镇痛设备,鼓励积极配合治疗,促进康复。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也是麻醉护士的重要工作。密切关注患者伤口有无渗血、渗液、感染迹象,监测体温变化,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预防肺部并发症。一旦发现并发症,立即通知医生并协助治疗。
患者出院前,麻醉护士会给予全面细致的出院指导。告知患者术后饮食、休息、活动、伤口护理等注意事项,指导正确服用药物,提醒按时复诊。通过这些指导,帮助患者和家属掌握康复知识和技能,保障患者出院后能得到妥善护理,顺利恢复健康。
麻醉护理贯穿围手术期的每一个环节,用专业知识和爱心为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他们虽然常常在幕后,但对于手术成功和患者康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值得我们给予充分的重视与尊重。
(吕利曼 河南省人民医院 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