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给众多女性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与困扰。而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蕴含着深厚的智慧与独特的疗法,正为盆底康复开辟出全新的篇章,帮助女性重新找回健康与自信。
一、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概述
1.常见病症表现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涵盖了多种情况,比如压力性尿失禁,许多女性在咳嗽、大笑、打喷嚏或者运动时,会出现不自主的尿液漏出,这让她们在社交场合常常陷入尴尬境地;盆腔器官脱垂也是常见问题之一,子宫、膀胱、直肠等盆腔器官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垂,轻者有坠胀感,重者甚至会脱出阴道口外,影响正常的行走、坐卧等生活活动;还有慢性盆腔疼痛,长期的下腹疼痛、腰骶部酸痛等,给女性的身心都带来极大的痛苦。
2.发病原因
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一方面,怀孕和分娩是重要的诱发因素,孕期胎儿不断增大对盆底组织造成长期压迫,分娩过程中盆底肌肉、筋膜等又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拉伸、损伤,使得盆底的支撑结构出现松弛、薄弱的情况。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盆底组织的弹性和韧性也随之降低,再加上长期的腹压增加,如长期便秘、慢性咳嗽、肥胖等因素,进一步加重了盆底功能的损伤,从而引发各类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二、中医对盆底康复的认识基础
1.整体观念
中医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盆底功能的正常与否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全身的脏腑、经络、气血等密切相关。例如,肾主生殖、司二便,与盆底的控尿、生殖器官的位置等功能有着内在联系;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气血充足才能濡养盆底组织,维持其正常功能。所以,中医在盆底康复时会从整体上考虑如何调节脏腑功能、通畅经络、调和气血,以改善盆底的整体状况。
2.辨证论治
根据女性不同的症状表现、体质特点、舌象、脉象等,中医将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分为多种证型。比如常见的有中气下陷证,表现为脏器脱垂、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等,多因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无力升举脏器所致;还有肾虚不固证,出现腰膝酸软、尿频失禁等症状,与肾的固摄功能失常有关。针对不同证型,中医会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精准地对盆底功能进行修复与调理。
三、中医助力盆底康复的具体方法
(一)中药内服调理
1.补中益气汤:对于中气下陷证的盆底功能障碍,补中益气汤是经典的方剂。其主要由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等药物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效,能够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提升中气,从而有效改善盆腔器官脱垂等情况,帮助脏器恢复到正常的位置,减轻坠胀等不适症状。
2.金匮肾气丸:在肾虚不固证方面,金匮肾气丸可发挥重要作用。它以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桂枝、附子等为主要成分,能温补肾阳、化气行水、补肾固摄,对于因肾阳不足导致的尿频、尿失禁以及腰膝酸软等盆底相关症状有很好的调理效果,增强肾对下焦的固摄能力,维持盆底功能的稳定。
3.八珍益母汤:若女性存在气血两虚,盆底肌肉失于濡养而出现功能减退的情况,八珍益母汤就比较适用。该方剂融合了八珍汤的气血双补功效以及益母草的活血调经作用,既能补充气血,又能促进盆腔的血液循环,使盆底组织得到充足的营养供应,增强其弹性和收缩功能,助力盆底康复。
(二)中医外治法
1.艾灸:艾灸盆底相关穴位有着显著的康复效果。像关元穴,它是人体元气汇聚之处,艾灸此穴可培元固本、补益下焦,增强盆底的元气;气海穴能补气益肾,提升人体的气的功能,有助于改善盆底肌肉的力量;还有中极穴,与膀胱等盆腔脏器密切相关,艾灸中极穴可调节膀胱的气化功能,对于改善尿失禁等问题有帮助。通过艾灸这些穴位,温热的药力可以渗透肌肤,调节经络气血,起到温通经络、扶正祛邪的作用,促进盆底功能的恢复。
2.穴位按摩:专业的穴位按摩也是常用的方法。例如,按摩三阴交穴,此穴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三条阴经的交会处,按揉它可以调节三阴经的气血,健脾补肾、疏肝理气,对盆底的气血运行有很好的调节作用;还有盆底肌的按摩,通过特定的手法刺激盆底肌肉,能够帮助放松紧张的肌肉,增强肌肉的收缩能力,改善盆底肌肉的功能状态,缓解因肌肉功能异常导致的盆底功能障碍症状。
3.中药熏蒸:选用具有活血化瘀、温通经络、补肾益气等功效的中药进行熏蒸,如艾叶、红花、川牛膝、桑寄生等。在熏蒸过程中,中药的药力借助蒸汽的温热作用,透过皮肤渗透到体内,直达盆底部位,能够改善盆底的血液循环,消除局部的瘀血阻滞,增强盆底组织的弹性和活力,对于减轻盆腔疼痛、改善盆底功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传统功法锻炼
1.太极拳: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讲究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在练习过程中,全身的肌肉、关节都能得到适度的活动,气血得以顺畅运行。对于盆底康复而言,通过太极拳的练习,能够增强盆底肌肉的协调性和控制能力,同时调节脏腑功能,使身体的整体状态得到提升,有助于缓解盆底功能障碍带来的不适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八段锦:八段锦是一套独立而完整的健身功法,其各个招式分别对不同的脏腑、经络起到调节作用。比如 “两手攀足固肾腰” 这一招式,重点锻炼了腰部及下肢,对于补肾强腰有很好的效果,间接增强了盆底的支撑能力,而且在练习过程中,整体的气血循环加快,对盆底组织的濡养也更加充分,利于盆底功能的恢复。
四、中医盆底康复的优势与注意事项
(一)优势
1.整体调理:中医盆底康复从整体出发,不仅关注盆底局部的症状改善,更注重调节全身的脏腑、经络、气血等,使身体内部达到一种平衡协调的状态,从根本上解决盆底功能障碍的问题,减少复发的可能性。
2.副作用小:相较于一些西医的手术或药物治疗,中医的方法大多采用天然的中药材、穴位刺激等手段,副作用相对较小,对身体的其他器官影响不大,适合长期进行调理,尤其对于那些不适宜手术或者希望通过保守方法康复的女性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3.个性化治疗:通过辨证论治,中医能够根据每个女性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充分考虑到个体的体质差异、症状特点等,使治疗更具针对性,提高康复的效果。
(二)注意事项
1.专业指导:无论是中药内服、外治法还是功法锻炼,都最好在专业的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因为中医的治疗需要准确的辨证,穴位的选取、手法的操作以及功法的规范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专业指导能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坚持治疗:盆底康复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中医方法的效果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所以女性朋友们要保持耐心,坚持按照既定的方案进行治疗,不能半途而废,这样才能真正收获盆底康复的良好效果。
3.综合调养:在运用中医方法进行盆底康复的同时,也要注意生活中的综合调养,比如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长时间的憋尿、便秘等增加腹压的行为,积极治疗慢性咳嗽等基础疾病,配合合理的饮食和作息,这样才能全方位地促进盆底功能的恢复。
总之,中医凭借其独特的智慧和丰富多样的方法,为盆底康复带来了新的希望与方向。女性朋友们可以充分借助中医的力量,积极应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开启盆底健康的全新篇章,让生活不再受盆底问题的困扰,重新绽放自信与活力。
(朱文芳 安阳市中医院 妇产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