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有大量人口死于心血管疾病。它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不过,幸运的是,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早期识别方法,许多心血管疾病是可以避免或得到及时治疗的。
一、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
1.健康饮食
饮食在心血管健康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至关重要。像动物油脂、油炸食品以及部分加工零食中富含这类不健康脂肪,它们会升高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坏胆固醇”,进而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取则有助于心血管健康。全谷物、蔬菜、水果和豆类是膳食纤维的优质来源。膳食纤维可以降低胆固醇的吸收,改善肠道功能,对维持正常体重和血糖水平也有帮助。例如,燕麦中富含的β-葡聚糖能有效降低胆固醇。
2.适量运动
规律的体育锻炼对心血管健康益处多多。每周应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快走,速度一般在每分钟100-120步左右;跑步,速度根据个人体能调整,但保持能持续运动的节奏;游泳也是很好的选择。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心脏的耐力和血管的弹性,促进血液循环,帮助降低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还能控制体重,减少肥胖这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3.戒烟限酒
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壁变厚、变硬,增加血液黏稠度,容易形成血栓。戒烟无论何时开始都不晚,戒烟后身体各器官会逐渐开始修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也会随之降低。
过度饮酒同样会危害心血管健康。酒精会升高血压,增加心脏负担,长期大量饮酒还可能导致心肌病。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为宜。以常见的50度白酒为例,男性每天饮用不超过50毫升,女性不超过30毫升;对于啤酒,男性每天不超过750毫升,女性不超过450毫升。
4.控制体重
肥胖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肥胖会导致体内脂肪堆积,尤其是腹部脂肪过多,会引起一系列代谢紊乱,如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等,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来维持健康的体重指数(BMI)十分重要。正常的BMI范围在18.5-23.9之间,计算方法是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如果BMI值超过24,就应积极采取措施控制体重,比如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增加运动量等。
5.管理压力
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会影响心血管系统。压力会促使身体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长期积累容易对心脏和血管造成损害。学会有效的压力管理技巧很有必要,比如通过冥想,每天花15-20分钟专注于呼吸,排除杂念,放松身心;深呼吸也是简单有效的方法,慢慢地吸气再缓缓地呼气,每次练习5-10分钟;
二、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识别
1.关注身体症状
一些身体症状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早期信号。比如胸痛,这是心血管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但胸痛的表现形式多样,有的是压榨性疼痛,像有重物压在胸口;有的是闷痛,感觉胸口发闷;还有的是刺痛,疼痛较为尖锐。疼痛可能会放射到左肩、左臂、颈部、下颌等部位。如果出现持续数分钟不缓解的胸痛,应立即就医。
呼吸困难也是需要警惕的症状,在没有剧烈运动或其他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出现呼吸急促、气短,尤其是在平躺时加重,坐起后缓解,可能与心脏功能下降有关。另外,不明原因的疲劳、心悸(自觉心跳异常,如心慌、心跳过快或过慢、心跳不规则等)、头晕、下肢水肿等症状也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表现,不可忽视。
2.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全面的体检是早期发现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一般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对于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增加体检的频率。体检项目中,血压测量是最基本的,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很多高血压患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通过定期测量血压可以及时发现并干预。
心电图检查可以检测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问题。对于有胸闷、心悸等症状的人,心电图是重要的检查项目。心脏超声检查则可以直观地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心肌的厚度、心脏瓣膜的情况等,有助于发现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心血管疾病。
三、结语
心血管疾病虽然危害巨大,但通过积极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行预防,以及提高对早期症状的认识并定期体检,我们能够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守护好自己的心血管健康。让我们从现在开始,重视心血管健康,为美好的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陈建涛 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 心血管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