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高血压已成为一种极为常见的慢性疾病,悄无声息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据统计,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已超过2.45亿,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是高血压患者。高血压不仅仅意味着血压升高,更重要的是它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如冠心病、脑卒中等。因此,有效管理高血压,对于控制心血管风险至关重要。
一、了解高血压:认识无声的健康杀手
正常情况下,人的血压处于一定的范围之内。收缩压(高压)通常在90 - 139mmHg之间,舒张压(低压)在60 - 89mmHg之间。当收缩压持续大于等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持续大于等于90mmHg时,就被诊断为高血压。
高血压被称为“无声的杀手”,是因为在早期,很多患者并没有明显的症状,或者仅有一些轻微的表现,如头痛、头晕、耳鸣、心悸、疲劳等。这些症状往往不具有特异性,很容易被忽视。
二、高血压管理策略
1.健康生活方式:基石与根本
-合理饮食: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原则。减少钠盐摄入,每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下,避免食用咸菜、腌肉等高盐食物。控制油脂摄入,优先选择不饱和脂肪酸,如橄榄油、鱼油等,减少动物油脂和油炸食品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取,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和血糖水平,对控制血压也有帮助。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和焦油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酒精会刺激交感神经,导致血压波动。戒烟和限制饮酒量(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风险。
-控制体重:肥胖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减轻体重可以显著降低血压。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 - 23.9之间,计算方法是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减少腹部脂肪堆积尤为重要,因为腹型肥胖对心血管健康的危害更大。
-心理调节: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情绪因素会导致血压升高。学会放松心情,通过冥想、深呼吸、瑜伽、听音乐、旅游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对血压控制至关重要。
2.药物治疗:必要时的有力武器
当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无法有效控制血压时,就需要药物治疗。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主要有五大类: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不同类型的药物作用机制不同,适用人群也有所差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使血管扩张,降低血压。同时,还具有保护心脏、肾脏和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适用于合并心力衰竭、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缬沙坦等,作用机制与ACEI类似,但副作用相对较少,适用于不能耐受ACEI的患者。
-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呋塞米等,通过促进体内钠离子和水分的排出,减轻血容量,降低血压。适用于老年高血压、盐敏感性高血压等患者。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通过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输出量,从而降低血压。适用于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快速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
药物治疗需要遵循个体化原则,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血压水平、并发症情况、身体状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服药,不能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以免导致血压波动,增加心血管风险。
3.血压监测:管理的重要依据
定期监测血压是高血压管理的关键环节。通过血压监测,患者可以了解自己的血压变化情况,及时发现血压异常波动,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家庭自测血压:患者可以购买电子血压计在家中自行测量血压。测量前应安静休息5 - 10分钟,保持测量环境安静、舒适。测量时取坐位,上臂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每次测量应连续测量2 - 3次,取平均值记录。一般建议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早上在起床后、服用降压药前测量,晚上在睡前测量。
-动态血压监测:对于血压波动较大、怀疑白大衣高血压(在医院测量血压高,在家测量正常)、难治性高血压等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动态血压监测可以连续记录24小时的血压变化,更全面地了解血压的昼夜节律和波动情况,有助于准确诊断高血压和评估降压治疗效果。
三、结语
高血压管理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患者积极参与和长期坚持。通过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使用药物、定期监测血压和随访,能够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心血管风险,提高生活质量,让高血压患者也能拥有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