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一步步揭秘操作过程

2025-01-23 11:4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 SGB)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疼痛管理、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治疗等领域的神经阻滞技术。随着超声技术的飞速发展,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以其可视化、精准化的优势,逐渐成为临床上的首选方法。本文将详细揭秘这一操作的全过程,帮助患者和医护人员更好地理解这项技术。

一、术前准备

在进行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前,充分的术前准备至关重要。

患者评估: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过敏史、用药史、既往手术史等,确保患者无星状神经节阻滞的禁忌症,如局部感染、出血倾向等。

知情同意:向患者详细解释星状神经节阻滞的目的、过程、可能的风险及并发症,获取患者的书面知情同意。

体位准备:患者取仰卧位,头略后仰并向对侧旋转,使颈部伸展,便于超声探头定位和穿刺操作。

设备准备:准备好超声仪、高频线阵探头、无菌穿刺包、局麻药(如利多卡因)、生理盐水、无菌手套、消毒用品等。

二、超声定位

超声定位是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的关键步骤。

皮肤消毒:使用碘伏等消毒剂对穿刺部位皮肤进行彻底消毒,铺无菌洞巾。

超声探头放置:将高频线阵探头涂抹耦合剂后,放置于患者颈前外侧,探头方向指向同侧肩峰,调整探头角度,寻找C6-7横突水平。

识别解剖结构:在超声图像上,识别出颈内静脉、颈总动脉、甲状腺下动脉、前斜角肌及中斜角肌等结构。星状神经节位于C7横突前结节与第1肋骨颈之间的颈长肌深面,紧邻前斜角肌内侧缘。

三、穿刺操作

穿刺操作需在超声实时引导下进行,确保穿刺针准确到达星状神经节周围。

局部麻醉:在穿刺点皮肤处用少量局麻药进行皮丘麻醉,减少穿刺时的疼痛。

穿刺针引导:使用平面内或平面外技术,将穿刺针在超声引导下缓慢推进。平面内技术是指穿刺针与超声束在同一平面内,便于实时观察针尖位置;平面外技术则是指穿刺针与超声束呈一定角度,需通过调整探头角度观察针尖。

确认针尖位置:在超声图像上,确认穿刺针尖到达星状神经节周围,但避免直接接触神经节,以防神经损伤。

注射局麻药:回抽确认无血后,缓慢注射局麻药(如1%利多卡因5-10ml),观察药液在星状神经节周围的扩散情况。

四、观察与评估

注射完毕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阻滞效果。

生命体征监测:持续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如霍纳综合征(同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面部无汗)、喉返神经麻痹等。

阻滞效果评估:通过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如疼痛缓解程度、面部潮红或苍白等)及观察客观体征(如瞳孔变化、皮肤温度等),评估阻滞效果。

五、术后处理

术后处理是确保患者安全、促进康复的重要环节。

观察与休息:术后让患者平卧休息,继续监测生命体征,直至确认患者无不适后方可离开。

注意事项告知: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如暂时性声音嘶哑、颈部不适等),并解释这些不适多为暂时性,可自行缓解。

随访与复查:根据患者病情,安排随访与复查,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是一项精细而复杂的操作,需要操作者具备扎实的解剖学知识、熟练的超声操作技巧及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本文的揭秘,希望能帮助患者和医护人员更好地理解这项技术,为疼痛管理、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疾病的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李闯 河南省人民医院 超声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