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以及关节畸形。这一疾病在老年人中尤为常见,尤其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对骨关节炎的治疗,临床上常采用阶梯治疗策略,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从非药物治疗逐渐过渡到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以下是对骨关节炎阶梯治疗的详细阐述。
一、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是骨关节炎治疗的基础,适用于所有阶段的患者。其主要措施包括:
体重管理:肥胖是骨关节炎的重要危险因素,减轻体重能有效减少关节负荷,缓解疼痛。
物理疗法及康复训练:如冷热敷、理疗、电疗、超声波等,能够增加关节稳定性,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强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运动疗法:适度的运动如散步、游泳、骑自行车等,有助于减轻疼痛、增加关节灌注和促进关节润滑。应避免剧烈的冲击运动和过度负荷。
支具使用:关节支具能提供额外的稳定性和支持,减轻关节压力。但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定期检查和调整。
热敷和冷敷:自我护理方法,有助于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和肿胀。
家居环境改善:如使用便携式厨房用具、扶手等,减少日常活动对关节的负担。
中医治疗:针灸、中药等中医方法,在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方面有一定作用,但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骨关节炎管理中的重要手段,应遵循阶梯化与个体化原则。
非处方药物: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通过抑制炎症物质的合成和释放,减少炎症反应和疼痛。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胃肠道和心血管副作用。
辅助治疗药物:如骨化三醇、维生素D等,可配合其他治疗方法使用。
处方药物:
关节内注射剂:如糖皮质激素和透明质酸。糖皮质激素能迅速减轻炎症和疼痛,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关节软骨损伤;透明质酸可改善关节润滑,缓解疼痛。
静脉滴注制剂:如甲氨蝶呤(MTX)、生物制剂等,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改善关节功能。
骨密度调节药物:如双膦酸盐、降钙素类似物等,适用于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
药物治疗的选择应基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由专业医生进行个体化调整。同时,患者需定期复诊,以便医生根据治疗效果进行调整并监测潜在的不良反应。
三、手术治疗
对于晚期或症状严重的骨关节炎患者,手术治疗是必要的选择。
关节镜手术:适用于早期或中期患者,通过清理关节内的游离体、增生滑膜等,减轻关节内压力,缓解疼痛。
修复性手术:如膝关节周围截骨术、力线矫正手术、软骨修复手术等,适用于经过非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重建手术:如截骨术、关节融合术、人工关节置换术等。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最常见的重建手术,适用于关节严重破坏、疼痛难忍、功能严重受限的患者。通过置换损坏的关节面,恢复关节功能,缓解疼痛。
手术治疗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治疗意愿以及医生的评估进行。手术后,患者还需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四、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骨关节炎的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病情严重程度、合并症等因素。例如,对于高龄或合并基础疾病较多的患者,首选外用NSAIDs以减少胃肠道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对于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具有软骨保护作用的慢作用药物如双醋瑞因。
总之,骨关节炎的阶梯治疗策略为患者提供了从非药物治疗到药物治疗再到手术治疗的全面治疗方案。通过个体化、针对性的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定期进行复诊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监测治疗效果。
(肖宏良 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中医院 骨伤科 骨外科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