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急性呼吸衰竭:中医的独特疗法

2025-02-12 08:4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急性呼吸衰竭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状况,指的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肺部气体交换功能急剧下降,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进而引起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这种状况不仅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还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在中医理论中,急性呼吸衰竭可能与“肺气闭塞”、“痰浊阻肺”、“气滞血瘀”等病理状态有关。中医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强调辨证施治,通过中药、针灸、拔罐、推拿等多种手段,旨在调和气血、宣肺化痰、活血化瘀,以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中医对急性呼吸衰竭的认识

中医认为,急性呼吸衰竭与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肺主气,司呼吸,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当外邪侵袭,如风寒、风热等,或内生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阻塞肺络,均可导致肺气宣发肃降功能失常,出现呼吸急促、胸闷、咳嗽等症状。脾主运化水湿,若脾失健运,则水湿内生,聚而为痰,上犯于肺,加重呼吸困难。肾主纳气,肾气不足则摄纳无权,呼吸浅促,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衰竭。此外,心肝等脏腑的功能失调也可能间接影响肺的功能,从而加重病情。

 中医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方法

  1.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急性呼吸衰竭通常根据辨证分型来选择药物。例如:

- 肺气闭塞型:表现为呼吸急促、胸闷、咳嗽、痰多色白等症状。患者常感到气短不足以息,甚至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等。治疗上宜宣肺解表、化痰平喘,常用药物如麻黄、杏仁、甘草等。麻黄辛温,能宣肺平喘;杏仁苦温,能润肺止咳;甘草调和诸药,共奏宣肺化痰之效。

- 痰浊阻肺型:表现为咳嗽痰多、痰色黄稠、胸闷气短等症状。患者常伴有口干、咽痛、舌苔黄腻等。治疗上宜清热化痰、宣肺平喘,常用药物如黄芩、瓜蒌、贝母等。黄芩苦寒,能清热燥湿;瓜蒌甘寒,能清热化痰;贝母苦寒,能润肺止咳,三者合用,共奏清热化痰之效。

- 气滞血瘀型: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唇甲紫绀等症状。患者常伴有心悸、失眠、舌质紫暗等。治疗上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常用药物如丹参、红花、桃仁等。丹参苦寒,能活血化瘀;红花辛温,能活血通经;桃仁苦平,能活血润肠,三者合用,共奏活血化瘀之效。

  1.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急性呼吸衰竭主要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气血运行,缓解呼吸困难。常用的穴位包括肺俞、天突、尺泽、太渊等。肺俞位于背部,是肺气汇聚之处,刺激此穴能宣肺化痰;天突位于颈部,是任脉要穴,刺激此穴能理气化痰;尺泽位于肘部,是肺经合穴,刺激此穴能清热化痰;太渊位于手腕,是肺经原穴,刺激此穴能补肺益气。通过针灸这些穴位,可以调和气血,改善呼吸功能。

  1. 拔罐治疗

拔罐疗法通过在背部的肺俞、膏肓等穴位上拔罐,可以起到宣肺解表、化痰止咳的作用,有助于缓解呼吸困难。拔罐时,局部皮肤会出现红晕或紫斑,这是气血运行不畅的表现,通过拔罐可以促进气血流通,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减轻症状。拔罐疗法操作简便,副作用小,患者易于接受。

  1. 推拿治疗

推拿治疗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和经络,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减轻胸闷、咳嗽等症状。例如,通过推拿肺经、心包经等,可以改善肺功能。推拿时,手法要轻柔,力度要适中,避免过度刺激引起不适。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按法、揉法、推法等,每种手法都有其特定的作用,如按法能疏通经络,揉法能活血化瘀,推法能理气止痛。

 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现代医学中,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通常需要呼吸机支持、氧疗、药物治疗等手段。这些措施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挽救生命。中医治疗可以作为辅助手段,与西医治疗相结合,以提高疗效。例如,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调理,可以改善患者的体质,减少并发症,促进恢复。中药不仅可以缓解症状,还能调理脏腑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针灸、拔罐、推拿等非药物疗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注意事项

中医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由于急性呼吸衰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的西医急救措施,中医治疗不能替代西医的紧急处理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此外,患者家属也应积极配合治疗,给予患者充分的关怀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结语

中医在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通过辨证施治,可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然而,中医治疗急性呼吸衰竭仍需在现代医学的框架内进行,中西医结合,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提高治疗效果。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确保患者安全有效地康复。中医的辨证施治和西医的精准治疗相辅相成,为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和康复机会。希望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医在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独特作用能够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蒋建强 开封市第二中医院 急诊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