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作为一种常见的骨骼损伤,其康复过程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至关重要。然而,许多人在骨折后的康复过程中,由于缺乏正确的知识,常常会陷入一些误区,导致康复进度缓慢,甚至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本文将为您揭示这些常见的康复误区,帮助您更好地促进骨折的愈合。
误区一:伤筋动骨一百天,需要长期制动
“伤筋动骨一百天,骨折需卧床静养”是人们对骨折康复的常见误区。实际上,骨折手法复位或者手术后,虽然需要相对的制动,但并不等于完全不能动。长期制动会导致肿胀消退缓慢,带来肌肉萎缩、骨质疏松、骨折愈合延缓以及肢体功能减退等一系列问题。
正确做法: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促进骨折愈合和恢复肢体功能的有效方法。患者应在主管医生或康复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度的康复锻炼,而不是一味地不动。
误区二:骨折后需要多喝骨头汤、多吃钙片
民间有俗话“以形补形”,因此很多人认为骨折后应多喝骨头汤、多吃钙片来补钙,以促进骨折愈合。然而,实际上大量食用骨头汤只会导致人体骨骼内无机质成分的提升,对于骨折愈合并无明显作用,反而可能引发痛风等问题。盲目补钙还可能导致身体钙磷比例失调,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
正确做法:患者只需正常饮食,适量增加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海鱼、豆制品等,并搭配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以促进钙的吸收。同时,应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咖啡、蒜、韭菜、姜、酒等。
误区三:按摩或热敷好的快
骨折发生后,有些人认为按摩或热敷可以活血化瘀、促进骨折愈合。然而,实际上一般受伤后24小时内,较大手术后72小时内是不宜对创伤局部进行按摩或热敷的。此时还处于急性炎症水肿期,按摩或热敷都不利于组织的修复,反而可能引起肿胀、加重损伤,甚至导致骨折移位。
正确做法:在急性创伤后应立即制动,做些冰敷,并及时就医治疗,由医生给予专业的处置。
误区四:术后出院不定期复查
有些患者认为骨折术后出院就没事了,可以不用复查。然而,骨折术后恢复有一个黄金时期,通常是术后6周至3个月,最晚不超过3个月。在这个时期,骨折部位会有一个初步愈合,此时返院复查对于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制定下一步康复计划至关重要。
正确做法:患者应按照出院小结的要求,定期到医院骨科门诊复查,以便及时了解骨痂的生长情况及康复锻炼效果。
误区五:康复锻炼就是多运动
康复锻炼并非简单的多运动。有效的康复锻炼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如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时间由短到长、强度由弱到强等。过早或过度的康复锻炼都可能导致骨折部位移位或再骨折,而过晚的康复锻炼则可能导致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正确做法: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骨折的愈合情况和自身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康复时机和康复方法。
误区六:内固定后无需外固定或复查
内固定是骨折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并不能完全替代外固定。在某些情况下,如骨折部位不稳定或内固定不够牢固时,还需要结合外固定进行保护。同时,内固定治疗后,患者也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了解骨折的愈合情况和内固定的稳定性。
正确做法: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在内固定治疗后适当进行外固定保护,并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复查。
结语
骨折后的康复过程需要患者及家属的密切配合和正确认识。通过避免上述误区,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和康复措施,可以促进骨折的早日愈合和患者的全面康复。如果您在骨折康复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或担忧,请及时与医生沟通。
(华培凯 宁陵县中医院 骨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