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萌娃,家长们都想把最好的爱给孩子,可有时候一些看似“为娃好”的操作,却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坑”了娃。儿科医生们在日常工作中,见过太多这样的情况,忍不住要“吐槽”一番。快来看看,这些坑娃操作你有没有中招呢?
一、喂养“大坑”:爱之深,“坑”之切
(一)辅食添加“急先锋”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越早吃辅食越好,还没等孩子做好准备,就迫不及待地添加辅食。要知道,宝宝的消化系统就像一台精密的小机器,得按部就班地启动。一般来说,宝宝4-6个月才开始添加辅食比较合适。如果添加得太早,宝宝的肠胃还没发育好,消化不了这些食物,就容易出现腹泻、呕吐等问题。这就好比给一辆还没调试好的汽车加太高级的油,发动机根本受不了。
还有的家长在辅食添加时不注意食物的质地和种类,一上来就给宝宝吃颗粒大、不好消化的食物。宝宝的咀嚼和吞咽能力有限,很可能被噎到。正确的做法是,从细腻的米糊、果泥、菜泥开始,慢慢过渡到稍微粗糙一点的食物,让宝宝的肠胃和口腔有个适应的过程。
(二)追着喂饭“持久战”
相信很多家长都经历过追着孩子喂饭的场景,一顿饭下来,大人累得气喘吁吁,孩子却吃不了几口。长期追着喂饭,会让孩子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孩子会觉得吃饭是一件被迫的事情,对吃饭失去兴趣,更不会主动去感受饱腹感,容易导致过度喂养或者营养不良。
其实,家长应该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吃饭环境,固定吃饭的时间和地点,让孩子坐在餐椅上自己吃饭。即使孩子吃得慢、吃得少,也不要催促或者强迫。慢慢地,孩子就会养成自主进食的好习惯,也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食量。
(三)果汁当水“吨吨吨”
有些家长觉得果汁富含维生素,又甜甜的,孩子爱喝,就把果汁当成水给孩子喝。可这果汁里含有大量的糖分,喝多了不仅容易让孩子长胖,还会腐蚀牙齿,增加龋齿的风险。而且,果汁喝多了会让孩子产生饱腹感,影响正常的奶量和辅食摄入。
儿科医生建议,1岁以内的宝宝尽量不要喝果汁,1岁以上的宝宝也要控制果汁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150毫升。最好的饮品还是白开水,既能补充水分,又健康无负担。
二、穿衣“雷区”:冷热不均娃遭罪
(一)“捂汗”退烧不靠谱
孩子一发烧,有些家长就着急了,觉得给孩子多穿点衣服,捂出一身汗就能退烧。这种做法可太危险了!孩子发烧时,身体的散热功能已经受到影响,再捂着厚厚的衣服,热量散不出去,体温会越来越高,甚至可能引发惊厥。
正确的做法是根据孩子的体温情况适当增减衣物。如果孩子体温不是特别高,没有寒颤的情况,可以少穿一点,帮助散热;如果孩子有寒颤,可以适当增加衣物,但也不要捂得太严实。同时,要及时给孩子补充水分,让孩子多喝水,促进新陈代谢。
(二)穿衣过多“小蒸笼”
还有些家长总担心孩子冻着,不管什么季节,都给孩子穿得里三层外三层,把孩子裹得像个“小粽子”。孩子的新陈代谢比大人快,活动量也大,穿得太多容易出汗,汗水浸湿衣服后,风一吹,反而更容易着凉感冒。
判断孩子衣服穿得是否合适,可以摸摸孩子的后颈和背部。如果温热,说明衣服穿得刚刚好;如果出汗了,就需要适当减少衣物;如果发凉,那就得加衣服了。
三、用药“误区”:好心办坏事
(一)自行用药“瞎指挥”
孩子一生病,家长们就心急如焚,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快点好起来,就自行给孩子用药。比如,孩子一咳嗽,就给孩子吃止咳药。但咳嗽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通过咳嗽可以排出呼吸道的分泌物。如果一咳嗽就用止咳药,可能会把痰液憋在呼吸道里,加重感染。
而且,不同的疾病需要用不同的药物治疗,自行用药很可能用错药,耽误孩子的病情。所以,孩子生病后,一定要带孩子去医院,让医生诊断后,根据病情开药。
(二)滥用抗生素“猛药误投”
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有效药物,但有些家长把抗生素当成了万能药,不管孩子生什么病,都要求医生开抗生素。滥用抗生素不仅会让孩子产生耐药性,以后再用抗生素治疗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还可能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比如腹泻、呕吐、皮疹等。
其实,大部分的感冒、咳嗽都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对病毒是没有效果的。只有在医生明确诊断孩子是细菌感染的情况下,才需要使用抗生素,而且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使用,不能随意增减剂量和停药。
四、护理“盲区”:细节不注意,隐患多多
(一)摇晃哄睡“悠着点”
很多家长喜欢摇晃孩子哄睡,觉得这样孩子能睡得快。但是,过度摇晃孩子可能会对孩子的大脑造成损伤。孩子的大脑还没有发育完全,过度摇晃会让大脑在颅骨内晃荡,可能导致脑部组织受损,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
如果想哄孩子睡觉,可以轻轻拍拍孩子的背,或者给孩子唱唱摇篮曲,让孩子在轻柔的安抚中慢慢入睡。
(二)亲吻宝宝“甜蜜的负担”
家长们都喜欢亲吻自己的宝宝,觉得这是表达爱的方式。但是,大人的口腔里可能含有各种细菌和病毒,亲吻宝宝时,这些细菌和病毒就可能传染给宝宝。比如,大人感染了疱疹病毒,亲吻宝宝时,就可能把疱疹病毒传染给宝宝,导致宝宝患上疱疹性口炎等疾病。
为了宝宝的健康,家长们还是尽量克制一下自己,不要随意亲吻宝宝的嘴巴和脸颊。如果实在想表达爱意,可以亲亲宝宝的小手、小脚。
这些坑娃操作,你有没有做过呢?其实,家长们都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但有时候因为缺乏科学知识,反而好心办了坏事。希望家长们看完这篇文章后,能避开这些“坑”,用科学的方法养育孩子,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烟海丽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普通儿科二区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