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贫血,作为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该病的发生与肾功能下降导致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分泌减少、铁代谢异常、炎症及营养不良等多重因素有关。传统西医治疗主要以补充EPO、铁剂及叶酸等为主,而中医则通过辨证施治,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促进气血生成。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肾性贫血的方法逐渐受到重视,其优势在于能够综合调理患者体质,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
一、西医治疗肾性贫血的基础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EPO是调节红细胞生成的关键激素,肾功能不全时,肾脏合成EPO减少,导致红细胞生成不足。外源性补充EPO成为治疗肾性贫血的主要手段,能有效提升血红蛋白(Hb)水平,改善贫血症状。
铁剂治疗: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必需元素,慢性肾脏病患者常伴有铁代谢异常,包括铁利用障碍和储存铁减少。因此,合理补充铁剂对于提高EPO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叶酸及维生素B12补充:这些维生素参与红细胞DNA合成,缺乏时会影响红细胞生成。对于存在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的肾性贫血患者,适当补充有助于改善贫血。
二、中医治疗肾性贫血的特色
中医将肾性贫血归属于“虚劳”、“血虚”等范畴,认为其病机为脾肾两虚、气血不足。中医治疗强调辨证施治,根据患者体质、症状及舌脉表现,采用益气养血、健脾补肾等法则,通过中药内服、针灸、推拿等综合手段,达到调和阴阳、促进气血生成的目的。
中药治疗:常用中药如黄芪、当归、熟地黄、枸杞子等,具有益气养血、补肾填精的功效。这些药物不仅能直接促进红细胞生成,还能改善患者的全身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等。
针灸治疗: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人体气血运行,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改善贫血症状。常用穴位如足三里、气海、关元等,具有健脾益气、补肾养血的作用。
推拿按摩:通过推拿按摩,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和睡眠质量,间接促进气血生成。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性贫血,既能发挥西医在快速纠正贫血、改善临床症状方面的优势,又能利用中医在调整人体整体机能、减少西药副作用方面的特长,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治疗效果。
协同增效: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协同作用,增强EPO及铁剂等西药的治疗效果,加速血红蛋白水平的提升。
减少副作用:长期使用EPO及铁剂可能导致高血压、血栓形成等副作用。中医治疗有助于调节患者体质,减少这些副作用的发生。
改善全身症状:中医治疗不仅能改善贫血症状,还能缓解患者的乏力、食欲不振、失眠等全身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个体化治疗:中医强调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有助于实现精准治疗。
四、实践中的注意事项
在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明确诊断:治疗前应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明确肾性贫血的诊断及病因。
合理配伍:中西医结合治疗需遵循科学配伍原则,避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
动态监测: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常规、肾功能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教育:向患者普及肾性贫血的相关知识,提高其治疗依从性,鼓励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肾性贫血,通过西医快速纠正贫血、中医调整人体整体机能的双重作用,实现了治疗效果的优化。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应进一步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最佳治疗方案,为肾性贫血患者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治疗。
(殷久丽 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中医院 血液净化室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