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刘荣昌:肾性贫血:肾脏疾病引发的“隐形杀手”

2024-05-17 18:3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我们身边,有一种常常被忽视的“隐形杀手”——肾性贫血。肾性贫血是由于肾脏功能受损导致的贫血,它是慢性肾脏病(CKD)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加速肾脏疾病的进展。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个“隐形杀手”的方方面面。

一、什么是肾性贫血?

肾性贫血是由于肾脏功能受损,特别是肾小球滤过率低于30ml/min或血清肌酐(SCr)浓度高于300μmol/L时,肾脏无法产生足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血红蛋白水平下降,从而引发贫血。

肾性贫血的主要症状包括面色苍白、眼睑浮肿、头晕、眼花、耳鸣、胸闷、气急、活动后气促、畏寒、疲惫、嗜睡、食欲缺乏、肌无力、活动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这些症状与普通的贫血相似,因此很容易被忽视。

二、肾性贫血的危害

肾性贫血的危害不容小觑。它不仅会减少组织的氧气供应,导致大脑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受损,还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具体来说,肾性贫血可能带来以下几方面的危害:

1、影响大脑功能:肾性贫血会导致大脑供血、供氧不足,可能引起脑白质退行性病变,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痴呆等症状。

2、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肾性贫血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会增加心脏病发作、中风和心力衰竭的风险。

3、降低生活质量:肾性贫血会使患者感到疲倦、无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4、加速肾脏疾病恶化:肾性贫血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加速肾脏疾病的进展,增加终末期肾脏病的发生率。

5、增加医疗负担:肾性贫血患者往往需要更多的医疗资源和费用,包括透析治疗和输血等。

三、肾性贫血的诊断

肾性贫血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液检查和肾功能检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成年男性血红蛋白值低于130g/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值低于120g/L,孕妇血红蛋白值低于110g/L即可诊断为贫血。在中国,建议肾性贫血的患者血红蛋白治疗目标值为≥110g/L,但不推荐超过130g/L。

诊断肾性贫血时,还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可以通过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血清铁、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等检查来辅助鉴别。

四、肾性贫血的治疗

肾性贫血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红细胞生成刺激剂:红细胞生成刺激剂是治疗肾性贫血的主要药物,包括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达依泊汀-α等。这些药物可以刺激红细胞生成,提高血红蛋白水平。

2、补铁治疗:几乎所有的肾性贫血患者都需要补铁。铁是制造血红蛋白的关键原料之一,缺铁会导致贫血加重。补铁可以通过口服铁剂或静脉注射铁剂来实现。

3、其他辅助治疗:除了红细胞生成刺激剂和补铁治疗外,还可以补充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以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和血红蛋白的合成。

4、透析治疗:对于需要透析的肾性贫血患者,透析治疗可以帮助清除血液中的尿毒症毒素,改善贫血症状。

5、输血治疗:在严重贫血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输血治疗以快速纠正贫血,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五、肾性贫血的饮食调理

除了药物治疗外,合理饮食也是肾性贫血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一些有助于改善肾性贫血的饮食建议:

1、适量补充铁质:动物源性食物(如红肉、肝脏、蛋黄等)和植物源性食物(如黑木耳、菠菜、红枣等)都是铁的重要来源。动物源性铁易于吸收,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率,但需要注意控制红肉的摄入量,避免增加肾脏负担。

2、补充优质蛋白质:蛋白质是制造血红蛋白的关键原料之一,适量补充蛋白质有助于纠正贫血。可以选择瘦肉、鱼类、豆类等优质蛋白质来源。

3、控制盐和钾的摄入:肾性贫血患者往往伴有高血压和高钾血症,因此需要控制盐和钾的摄入量。避免高盐食品,如腌制食品、调味品等;高钾食品如香蕉、土豆、蘑菇等也应适量食用。

4、补充维生素:维生素B和维生素C有助于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可以适量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等。

六、肾性贫血的预防和管理

肾性贫血的预防和管理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慢性肾脏病。慢性肾脏病患者应定期进行血常规、肾功能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贫血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此外,慢性肾脏病患者还应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避免感染、炎症等可能诱发贫血的因素。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适度锻炼,合理饮食,也有助于预防和管理肾性贫血。

肾性贫血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肾脏病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通过了解肾性贫血的成因、危害、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管理这一疾病。希望每一位慢性肾脏病患者都能重视肾性贫血的防治,积极与医生合作,共同守护自己的健康。

(刘荣昌 玉环中西医肾病医院 肾内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4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