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走进病理实验室:了解疾病的微观世界

2025-02-10 08:5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医院这个繁忙的医疗体系中,有一个科室虽然不常与患者直接打交道,却在疾病诊断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就是病理科。病理实验室,如同一个神秘的微观世界,里面的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技术和仪器,深入探究疾病的本质,为临床治疗提供关键的诊断依据。

一、标本接收与处理

当患者进行手术、活检或穿刺等检查后,取下的组织或细胞标本会被送往病理实验室。这是一切探索的开端,标本承载着患者疾病的重要信息。病理医生和技术员首先会仔细核对患者的信息,确保标本与患者一一对应,这一步至关重要,任何差错都可能导致诊断失误。

接着是标本的固定环节,常用的固定液是10%福尔马林。这就像是给标本拍了一张“定格照”,通过化学试剂让组织细胞的形态和结构被完整保存,防止在后续处理中发生变化,为后续的诊断分析保留最原始的状态。固定后的标本会被送往技术员手中,开启一系列复杂而精细的操作。

二、常规病理制片流程

1.脱水与透明:技术员会把标本依次放入不同浓度的酒精中,就像把海绵里的水挤干一样,将组织内的水分逐步置换出来,这个过程就是脱水。脱水是否彻底,直接关系到后续的透明环节以及最终切片的质量。脱水完成后,需要让标本进入一种既能与脱水剂混合,又能与石蜡相溶的媒介物质,这个过程叫透明,目前常用的透明剂是二甲苯。不过要注意,二甲苯的使用时间和温度都有讲究,时间过长或温度过高都可能使组织发脆,影响后续切片。
2.浸蜡与包埋:标本透明后,会在熔化的石蜡内浸渍,这就是浸蜡。浸蜡的温度和时间也需要严格控制,温度过高会导致组织发硬,还可能破坏组织内的抗原,影响后续的检测。浸蜡完成后,标本会被包埋在石蜡中,形成一个坚硬的蜡块,便于切成薄片。包埋时要注意平整和方位,保证组织以最佳的状态被包埋,比如胃黏膜活检标本,就不能按一般规律取最大包埋面,而应采取窄面竖起包埋。
3.切片与染色:切片是病理科技术中最为精细的环节之一,使用切片机将包埋好的蜡块切成厚度仅为4-6微米的薄片,这需要操作人员具备精湛的技术和高度的专注力,确保切片完整、薄且均匀。切下的薄片会被小心翼翼地贴在玻璃片上,制成病理切片。但此时的切片还不能直接用于观察,需要进行染色。染色就像是给黑白照片上色,让原本难以分辨的细胞结构和成分变得清晰可见。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经过这种染色后,细胞核被染成蓝色,细胞质被染成红色,病变组织在显微镜下一目了然。

三、病理诊断过程

完成染色的切片终于被送到了病理科医生的手中。医生坐在显微镜前,开始仔细地观察切片。在这个微观世界里,医生就像经验丰富的侦探,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线索。正常细胞和病变细胞有着明显的区别,病变细胞可能会出现形态异常、大小不一、排列紊乱等情况。例如,在观察肿瘤切片时,医生需要判断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是否有浸润和转移等,这些信息对于确定肿瘤的良恶性以及后续的治疗方案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除了常规的形态学观察,病理医生还会根据需要借助一些特殊的检测技术。比如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它可以利用特定的抗体来标记病变组织中的特定抗原成分,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变的来源和性质。还有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可以用于检测基因的异常变化,在肿瘤的诊断和分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病理诊断的重要性

病理诊断被誉为医学诊断的“金标准”,对临床治疗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对于肿瘤患者来说,病理诊断不仅可以明确肿瘤的良恶性,还能确定肿瘤的类型、分级以及是否发生转移等信息。这些信息直接决定了患者的治疗方案,是手术切除、化疗、放疗,还是采用其他治疗手段,都依赖于病理诊断的结果。如果没有准确的病理诊断,治疗就可能会像在黑暗中摸索,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还可能会延误病情,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

此外,病理科在医学研究领域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对大量病理标本的研究,病理科医生可以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为新的诊断方法和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重要的依据。他们的研究成果可能会推动整个医学领域的进步,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

病理实验室这个微观世界,虽然不被大众所熟知,但却在默默守护着人们的健康。病理科医生和技术员们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精湛技术,在显微镜下与疾病进行着一场场无声的较量,他们是真正的“幕后英雄”,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胡泊 许昌市中心医院 病理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