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与工作模式下,久坐族由于长期维持固定的身体姿势,极易遭受颈肩疼痛的困扰,这不仅显著降低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日常工作和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运用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方法,能够切实有效地缓解颈肩疼痛症状,并有效预防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本文将从颈肩痛的致病原因、中西医结合康复的三步策略以及日常预防措施等多个维度,为患者提供系统且专业的指导。
一、久坐族颈肩痛的病因
(一)肌肉劳损
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如低头看手机、弯腰驼背伏案工作等,会使颈肩部肌肉持续处于紧张状态,进而引发肌肉劳损。肌肉劳损后,肌肉纤维出现微小撕裂,产生炎症反应,导致疼痛和酸胀感。
(二)血液循环不畅
久坐不动会使身体局部血液循环受阻,颈肩部的血液供应不足,代谢产物无法及时排出,堆积在局部组织中,刺激神经末梢,引发疼痛和僵硬。同时,血液循环不畅还会影响肌肉和骨骼的营养供应,进一步加重颈肩不适。
(三)颈椎退行性变
长期姿势不当会加速颈椎间盘的退变过程。颈椎间盘含水量逐渐减少,弹性降低,椎间隙变窄,导致颈椎稳定性下降。椎间隙变窄还可能使周围的神经根受到压迫,引发上肢麻木、疼痛等症状。
二、中西医结合康复的三步策略
(一)第一步:缓解疼痛与炎症
1.西医治疗:合理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通过抑制体内炎症介质的合成,减轻疼痛和炎症反应。也可局部外用止痛药,如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直接作用于疼痛部位,快速缓解疼痛。
2.中医治疗:运用针灸或艾灸风池、肩井、大椎等穴位。风池穴为足少阳胆经穴位,可疏风清热、醒脑开窍;肩井穴能疏导经气、通络止痛;大椎穴为诸阳之会,可振奋阳气、散寒通络。通过刺激这些穴位,疏通经络气血,有效缓解疼痛。
(二)第二步:改善肌肉紧张与僵硬
1.西医治疗:借助物理治疗手段,如热敷,通过热传递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电疗则利用不同频率的电流刺激肌肉,放松肌肉纤维,减轻肌肉僵硬程度。
2.中医治疗:专业推拿师采用推、揉、滚、按等手法,对颈肩部肌肉进行松解。通过手法按摩,解除肌肉痉挛,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环,缓解僵硬感,恢复肌肉的柔韧性。
(三)第三步:增强肌肉力量与稳定性
1.西医治疗:指导患者进行针对性的颈肩部肌肉锻炼。颈部伸展运动可拉伸颈部肌肉,增强颈部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肩部旋转运动能锻炼肩部肌肉,提高肩部的稳定性,预防肩部疾病。
2.中医治疗:推荐患者练习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运动。这些运动动作缓慢、柔和,注重身体的整体性和协调性。通过练习,可促进全身气血运行,调理脏腑功能,增强体质,同时也能锻炼颈肩部肌肉,提高其稳定性。
三、日常预防措施
(一)调整坐姿
保持正确的坐姿是预防颈肩痛的关键。腰部应挺直,使脊柱保持自然的生理曲度,减轻腰部和颈部的压力。电脑屏幕应与眼睛平齐,避免长时间低头或前倾,减少颈椎的负担。同时,选择高度合适、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座椅和办公桌,为身体提供良好的支撑。
(二)定时活动
每连续久坐1小时,应起身活动5-10分钟。进行简单的颈肩部伸展运动,如头部左右转动、前后屈伸,双肩向上耸起再放松,以缓解肌肉疲劳,促进血液循环。定时活动还能打破长时间久坐的状态,预防身体因长时间固定姿势而产生的各种不适。
(三)加强锻炼
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游泳、慢跑等。游泳时,身体在水中处于悬浮状态,颈椎和腰椎受到的压力较小,同时能锻炼全身肌肉;慢跑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为颈肩部提供充足的血液和氧气供应,有助于预防颈肩痛。
(四)合理饮食
多摄入富含钙、镁及维生素D的食物。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摄入足够的钙可维持骨骼的强度和密度;镁参与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对肌肉和神经功能的正常发挥具有重要作用;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牛奶、坚果、鱼类等食物富含这些营养素,有助于保护骨骼健康,预防颈椎退行性变。
四、总结:中西医结合,三步缓解颈肩痛
久坐族颈肩痛完全是可防可治的。通过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方法,按照缓解疼痛与炎症、改善肌肉紧张与僵硬、增强肌肉力量与稳定性这三步策略进行系统治疗,并积极采取日常预防措施,能够有效缓解颈肩疼痛,预防病情加重。具体而言,利用药物和针灸减轻疼痛与炎症,通过物理治疗和推拿按摩放松肌肉、改善血液循环,借助锻炼和传统运动增强颈肩部肌肉力量与稳定性。通过科学管理和积极预防,久坐族能够摆脱颈肩痛的困扰,重新享受健康与舒适的生活。
(葛炳奇 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安阳市心血管病医院) 康复医学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