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尿常规检查,你了解多少?

2025-02-09 14:5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一、尿常规检查的基本概念

尿常规检查是通过对人体尿液的化学成分、细胞成分、理化性质等进行检测,以评估泌尿系统功能和诊断相关疾病的一种常见医学检验方法。它是体检和临床诊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反映肾脏、膀胱、尿道等泌尿系统器官的健康状况。

二、尿常规检查的主要项目及意义

(一)尿液外观

1. 颜色:正常尿液呈淡黄色至深黄色,颜色深浅与水分摄入量有关。尿液颜色异常可能提示健康问题。例如,红色或棕色尿液可能表示血尿,提示泌尿系统出血;浓茶色或酱油色尿液可能与溶血性疾病有关;乳白色尿液可能提示泌尿系统感染或乳糜尿。

2. 透明度:正常尿液是透明的。浑浊的尿液可能含有脓细胞、红细胞、结晶或细菌,提示泌尿系统感染、结石或其他疾病。

3. 气味:正常尿液有轻微的氨味。如果尿液有异常气味,如烂苹果味,可能提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氨味过重可能提示尿潴留。

(二)尿液化学成分

1. 酸碱度(pH):正常尿液的pH值范围为4.5-8.0,平均约为6.0。pH值的变化可能与饮食、药物、代谢性疾病有关。例如,酸性尿液可能与酸中毒、高尿酸血症有关;碱性尿液可能与碱中毒、泌尿系统感染有关。

2. 比重(SG):正常尿液比重范围为1.005-1.030。比重的变化可以反映肾脏的浓缩和稀释功能。比重过低可能提示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比重过高可能与脱水、糖尿病等有关。

3. 蛋白质(PRO):正常尿液中蛋白质含量极低,通常小于150mg/24h。尿蛋白阳性可能提示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此外,剧烈运动、发热、高血压等也可能导致一过性蛋白尿。

4. 葡萄糖(GLU):正常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尿糖阳性通常提示血糖升高,如糖尿病。但也可能是肾性糖尿,即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功能受损。

5. 酮体(KET):正常尿液中酮体含量极低。酮体阳性可能提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饥饿、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等情况。

6. 胆红素(BIL)和尿胆原(URO):正常尿液中胆红素含量极低,尿胆原含量也较低。胆红素和尿胆原的升高可能提示肝脏疾病、溶血性疾病或胆道阻塞。

(三)尿液细胞成分

1. 红细胞(RBC):正常尿液中红细胞数量较少,一般少于3个/HPF(高倍视野)。红细胞增多可能提示泌尿系统出血,如肾结石、肾盂肾炎、膀胱癌等。

2. 白细胞(WBC):正常尿液中白细胞数量也较少,一般少于5个/HPF。白细胞增多可能提示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

3. 上皮细胞:正常尿液中上皮细胞数量较少。大量上皮细胞可能提示泌尿系统炎症、肿瘤或结石。

(四)尿液结晶

尿液中常见的结晶包括草酸钙结晶、磷酸盐结晶、尿酸结晶等。结晶的出现可能与饮食、代谢状态有关。例如,草酸钙结晶可能提示肾结石的风险增加;尿酸结晶可能与高尿酸血症有关。

 三、尿常规检查的临床应用

(一)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

尿常规检查是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例如:

1. 肾小球肾炎:尿蛋白阳性、红细胞增多。

2. 肾盂肾炎:白细胞增多、亚硝酸盐阳性。

3. 膀胱炎:白细胞增多、尿频、尿急、尿痛。

4. 尿道炎:白细胞增多、尿道分泌物。

5. 肾结石:红细胞增多、结晶增多。

(二)糖尿病的筛查

尿糖阳性可能提示糖尿病,但需要进一步检测血糖水平以确诊。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尿蛋白阳性,提示糖尿病肾病。

(三)肝脏疾病的辅助诊断

胆红素和尿胆原的升高可能提示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胆道阻塞等。

(四)肾脏功能的评估

尿比重和渗透压可以反映肾脏的浓缩和稀释功能。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可能导致尿比重降低。

(五)药物监测

某些药物可能影响尿液成分,如磺胺类药物可能导致结晶尿。尿常规检查可以帮助监测药物的副作用。

四、尿常规检查的注意事项

(一)标本采集

1. 清洁中段尿:采集尿液时,应先清洁外生殖器,避免污染。采集时,先排掉前段尿液,取中段尿液约10-20ml。

2. 标本容器:使用清洁、干燥的容器,避免使用消毒剂或化学物质污染尿液。

3. 标本保存:尿液标本应在采集后1小时内送检,避免细菌滋生或化学成分变化。如果不能及时送检,可将尿液冷藏保存。

(二)饮食和药物影响

1. 饮食:高蛋白饮食可能导致尿蛋白阳性;高糖饮食可能导致尿糖阳性;食用大量胡萝卜、甜菜等可能导致尿液颜色加深。

2. 药物:某些药物可能影响尿液成分,如维生素C可能导致尿糖假阴性;磺胺类药物可能导致结晶尿;利尿剂可能影响尿比重和渗透压。

(三)其他注意事项

1. 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应避免采集尿液标本,以免影响结果。

2. 运动和发热:剧烈运动和发热可能导致一过性蛋白尿,应在安静状态下采集尿液。

五、尿常规检查的解读与建议

(一)解读报告

尿常规检查报告通常包括多个项目,每个项目的正常范围和检测结果都会标注。解读报告时,应结合临床症状和病史,综合分析各项指标的变化。

(二)异常结果的处理

1. 一过性异常:如果尿常规检查结果出现一过性异常,如一过性蛋白尿或白细胞增多,建议在安静状态下重新采集尿液进行复查。

2. 持续性异常:如果尿常规检查结果持续异常,如持续性蛋白尿、红细胞增多等,应进一步进行专科检查,如肾功能检查、泌尿系统超声、肾活检等,以明确病因。

(三)健康建议

1. 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尿液,减少结晶和结石的形成。

2. 均衡饮食:避免高蛋白、高糖、高盐饮食,保持饮食均衡。

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尤其是有家族病史或慢性病的患者,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泌尿系统疾病。

六、结语

尿常规检查是一种简单、无创、经济的检查方法,能够提供丰富的健康信息,帮助我们早期发现和诊断泌尿系统疾病。通过了解尿常规检查的项目和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解读检查结果,采取适当的措施。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定期体检,有助于维护泌尿系统的健康。如果尿常规检查结果异常,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舒新懿 河南省睢县中医院 检验科 副主任技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