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的症状时,家长们往往会第一时间觉得孩子是感冒了,急忙给孩子喂感冒药。然而,有时候这些症状可能并非感冒,而是过敏性鼻炎在作怪。由于二者症状极为相似,常常让家长们傻傻分不清楚,从而延误孩子的正确治疗。为了孩子的健康,家长们很有必要掌握区分孩子过敏性鼻炎和感冒的方法。
症状对比:看似相同,实则有别
鼻部表现
感冒和过敏性鼻炎都会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的症状,但仔细观察,其中的差别也很明显。感冒初期,孩子一般会流清水样鼻涕,随着病情发展,鼻涕可能会变黏稠,颜色也会逐渐转为黄色或绿色,整个过程通常持续一周左右。而过敏性鼻炎的鼻涕则多为清水样,量较多,呈连续性,且在接触过敏原后,症状会立刻加重。在鼻塞方面,感冒的鼻塞一般是双侧交替性,即时而左侧鼻子不通气,时而右侧不通气,随着感冒好转,鼻塞也会慢慢减轻。过敏性鼻炎的鼻塞相对更持久,常常是双侧持续性的,孩子可能会不自觉地用手揉鼻子,严重时还会出现用嘴呼吸的现象。此外,鼻痒也是过敏性鼻炎较为典型的症状,孩子会频繁揉鼻子,甚至会把鼻子揉得发红、发肿,而感冒引发鼻痒的情况相对较少。
全身及其他表现
感冒时,孩子通常会伴有全身症状。发热是常见的表现之一,体温一般在38℃左右,有的孩子体温可能更高,同时还可能出现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年龄较小的孩子还会有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哭闹不安等表现。咳嗽在感冒中也很常见,初期可能是偶尔轻咳,随着病情发展,咳嗽可能加重,痰液增多。相比之下,过敏性鼻炎的全身症状并不明显,主要以鼻部症状为主。不过,有些孩子可能会出现眼睛痒、结膜充血、流泪等眼部过敏症状,也可能伴有咽喉痒、咳嗽等症状。但这种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很少有明显的痰液,而且常在夜间或清晨加重。
发病原因:内外因素大不同
感冒的病因
感冒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疾病,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等是常见的致病病毒。这些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孩子在吸入带有病毒的飞沫,或者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又触摸口鼻,就容易感染。季节交替、气温变化大的时候,孩子身体免疫力下降,比如过度疲劳、受凉等,就更容易患上感冒。
过敏性鼻炎的病因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由过敏原引发的免疫反应性疾病。常见的过敏原包括尘螨、花粉、动物毛发皮屑、霉菌等。当孩子接触到这些过敏原后,身体免疫系统会将其识别为外来的有害物质,并产生IgE抗体。当孩子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IgE抗体就会与过敏原结合,引发一系列过敏反应,导致鼻黏膜出现炎症,出现鼻塞、流涕、鼻痒等症状。过敏性鼻炎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父母有过敏性鼻炎,孩子患过敏性鼻炎的几率会相对较高。而且,过敏性鼻炎的发作具有季节性特点,例如对花粉过敏的孩子,在花粉传播的季节,症状会明显加重;对尘螨过敏的孩子,在室内环境潮湿、尘螨大量滋生时,症状会频繁发作。
病程与治疗:各有特点,对症下药
病程长短
普通感冒具有自限性,一般病程在7-10天左右。即便不使用药物治疗,只要孩子多休息、多喝水,依靠自身的免疫系统也能逐渐恢复,症状会自行缓解。如果孩子症状较重,通过适当的药物治疗,如服用感冒药缓解发热、头痛、鼻塞等症状,病程可能会缩短。过敏性鼻炎的病程则相对较长,容易反复发作。若不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接触过敏原或进行规范治疗,症状可能会持续数周、数月,甚至常年存在。而且,过敏性鼻炎的发作没有明显规律,只要接触到过敏原,就可能随时发病。
治疗方法
感冒的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如果孩子发热,体温在38.5℃以下,可以采用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体温超过38.5℃,可服用退烧药。针对鼻塞、流鼻涕等症状,可使用减充血剂、抗组胺药等缓解。同时,让孩子多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饮食上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有助于身体恢复。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关键在于避免接触过敏原和控制过敏症状。家长要了解孩子的过敏原,采取措施减少孩子与过敏原的接触,比如定期清洁室内卫生,使用空气净化器和除螨仪,避免养宠物等。症状发作时,可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等药物治疗,这些药物能减轻鼻黏膜炎症,缓解鼻塞、流涕、鼻痒等症状。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孩子,还可能需要进行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提取物的剂量,让孩子的免疫系统对过敏原产生耐受,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孩子的健康是家长们最关心的事情。准确区分孩子的过敏性鼻炎和感冒,不仅能让家长们避免盲目用药,还能让孩子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留意孩子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孩子出现相关症状,仔细观察判断,必要时及时就医,以便孩子能尽快恢复健康,茁壮成长。
(杨贺峰 濮阳市中医医院 儿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