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频繁揉眼睛、打喷嚏时,很多家长可能会以为是普通感冒或用眼疲劳。但如果这些症状反复出现,且伴有清水样鼻涕、鼻塞等表现,就需要警惕一个更隐蔽的“健康杀手”——儿童过敏性鼻炎。作为儿童期最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之一,过敏性鼻炎不仅影响孩子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本文将带您全面了解这一疾病,学会科学应对。
一、识破“伪装者”:儿童过敏性鼻炎的典型信号
儿童过敏性鼻炎是机体接触过敏原后,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由于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很容易被家长误判,从而延误干预时机。以下这些典型信号,家长需特别留意:
1. 鼻部症状:并非普通感冒
- 阵发性喷嚏:每天发作数次,每次连续3-5个甚至更多,清晨或接触过敏原后尤为明显。
- 清水样鼻涕:鼻涕清澈如清水,量多且不受控制,不同于感冒后期的黏脓鼻涕。
- 鼻塞:轻重程度不一,可能单侧或双侧鼻塞,夜间平躺时加重,导致孩子张口呼吸。
- 鼻痒:孩子常不自觉地用手揉鼻子,或反复做“鬼脸”来缓解瘙痒。
2. 眼部与呼吸道“联动”症状
过敏性鼻炎并非孤立存在,常伴随其他过敏表现:
- 揉眼睛:眼痒、流泪、眼睑肿胀,医学上称为“过敏性结膜炎”,这是因为鼻黏膜与眼结膜通过淋巴和血液循环相互关联。
- 咳嗽:过敏原刺激咽喉或气道,引发阵发性干咳,尤其夜间或运动后明显。
- “过敏性敬礼”:孩子频繁用手掌向上推移鼻尖,试图缓解鼻痒和鼻塞,长期可导致鼻背皮肤出现横纹。
3. 特殊体征: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长期患病的孩子可能出现特征性面容:
- “腺样体面容”:因长期鼻塞张口呼吸,导致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嘴唇变厚。
- 黑眼圈:眼周皮肤下血管扩张,形成暗紫色环形阴影,俗称“过敏性黑眼圈”。
二、揪出过敏原:儿童过敏的“幕后推手”
过敏性鼻炎的核心是“过敏原暴露”,明确过敏原并减少接触,是预防和治疗的关键。儿童常见的过敏原主要分为三类:
1. 吸入性过敏原:最常见的“潜伏者”
- 尘螨:床垫、枕头、毛绒玩具中大量存在,以人体皮屑为食,温暖潮湿的环境易滋生。
- 花粉:春季的柏树、杨树,秋季的蒿草、豚草花粉,是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主要诱因。
- 霉菌:潮湿的浴室、墙角、空调滤网中滋生的霉菌孢子,可引发常年性过敏。
- 宠物皮屑:猫、狗等宠物的唾液、皮屑中含有的过敏原,可在环境中留存数月。
2. 食物过敏原:隐藏在餐桌的“风险”
部分孩子的过敏性鼻炎与食物过敏相关,常见的有牛奶、鸡蛋、鱼虾、坚果等。这类过敏常伴随皮肤瘙痒、腹泻等症状,需通过过敏原检测明确。
3. 环境刺激物:间接诱发的“帮凶”
香烟烟雾、香水、油烟、空气污染等虽不是过敏原,但可刺激鼻黏膜,加重过敏症状。
三、危害远超“鼻塞”:儿童过敏性鼻炎的连锁反应
很多家长认为过敏性鼻炎只是“小毛病”,实则不然。如果长期得不到规范管理,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
1. 影响睡眠与智力发育
鼻塞导致孩子夜间睡眠时缺氧、易惊醒,深度睡眠减少。研究显示,过敏性鼻炎患儿的睡眠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健康儿童,而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甚至影响学习成绩。
2. 诱发多种并发症
- 鼻窦炎:鼻黏膜肿胀堵塞鼻窦开口,引发鼻窦感染,出现流脓涕、头痛等症状。
- 中耳炎:鼻腔与中耳通过咽鼓管相通,鼻黏膜炎症可蔓延至中耳,导致听力下降。
- 哮喘:过敏性鼻炎与哮喘被称为“同一气道,同一疾病”,约40%的过敏性鼻炎患儿会发展为哮喘,出现喘息、胸闷等症状。
3. 心理与社交问题
长期受症状困扰的孩子,可能因频繁打喷嚏、鼻塞导致自卑,不愿参与集体活动,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四、科学应对:儿童过敏性鼻炎的分级管理策略
儿童过敏性鼻炎的治疗需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根据症状严重程度采取阶梯式干预措施:
1. 避免接触过敏原:第一道防线
- 环境控制:每周用55℃以上热水清洗床单、枕套,减少尘螨;使用空气净化器过滤花粉、霉菌;避免养宠物,定期清洁空调滤网。
- 季节防护:花粉季节减少户外活动,外出时佩戴口罩、眼镜,回家后及时更换衣物、洗脸漱口。
- 饮食调整:明确食物过敏原后,严格避免摄入相关食物,选择替代食材保证营养均衡。
2. 药物治疗:对症缓解症状
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年龄和症状选择药物:
- 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能快速缓解鼻痒、喷嚏、眼痒等症状,安全性较高。
- 鼻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适用于2岁以上儿童),可减轻鼻黏膜炎症,长期使用需遵医嘱。
- 白三烯调节剂:如孟鲁司特钠,适用于合并哮喘的患儿,能同时改善鼻部和气道症状。
3. 特异性免疫治疗:改变“过敏体质”的治本之法
对于明确过敏原(如尘螨、花粉)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孩子,可采用脱敏治疗:
- 皮下注射:每周注射一次过敏原提取物,逐渐增加剂量,使机体对过敏原产生耐受性。
- 舌下含服:将过敏原滴剂滴于舌下,方便孩子在家使用,安全性较高,适合5岁以上儿童。
脱敏治疗需持续2-3年,能有效减少症状复发,降低发展为哮喘的风险。
4. 日常护理:细节决定康复效果
- 鼻腔冲洗:用生理盐水或海盐水冲洗鼻腔,每天1-2次,可清除鼻腔内的过敏原和分泌物,缓解鼻塞。
- 保湿防护:干燥季节使用加湿器,保持室内湿度50%-60%,避免鼻黏膜干燥受损。
- 增强体质:适当进行户外活动(避开花粉高峰),保证充足睡眠,提高机体免疫力。
五、常见误区:家长最容易踩的“坑”
1. “把鼻炎当感冒治”
普通感冒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常伴有发热、咽痛、脓涕,病程约7-10天;而过敏性鼻炎无发热,症状持续超过2周,且反复发作。误用感冒药不仅无效,还可能因含有的抗组胺成分导致嗜睡等副作用。
2. “症状缓解就停药”
过敏性鼻炎具有复发性,需长期管理。症状缓解后突然停药,易导致病情反复。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制定个体化的维持治疗方案。
3. “拒绝使用鼻用激素”
很多家长担心激素影响孩子生长发育,其实鼻用激素局部作用强、全身吸收少,规范使用(如每天1-2次)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极小,收益远大于风险。
结束语,儿童过敏性鼻炎虽不致命,却能“偷走”孩子的健康与快乐。当家长发现孩子频繁揉眼睛、打喷嚏时,切勿掉以轻心,及时带孩子到儿科或耳鼻喉科就诊,通过过敏原检测明确病因,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让我们共同守护孩子的鼻腔健康,还他们一个没有喷嚏和鼻塞的清爽童年。
(李阳阳 内黄县妇幼保健院 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