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脑梗死这一疾病如同潜伏在暗处的“健康杀手”,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中断导致的脑组织坏死。它不仅发病突然,而且病情进展迅速,如果不及时识别并采取有效措施,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提高公众对脑梗死的认识,掌握快速识别的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一、脑梗死:不容忽视的健康威胁
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但近年来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它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脑梗死的病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慢性疾病,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等。
二、脑梗死的前兆与典型症状
脑梗死在发病前,往往会有一些前兆症状,这些症状虽然轻微,但如果我们能够及时识别并就医,就有可能避免病情恶化。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这是脑梗死最常见的前兆,表现为突然出现的短暂性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清、视力模糊等症状,这些症状一般持续几分钟到几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且不留后遗症。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发展为脑梗死。
2、头痛、头晕:脑梗死前,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尤其是突然加重的头痛,应引起高度重视。
3、运动障碍:一侧肢体无力、笨拙、沉重或麻木感,走路不稳,容易摔倒。
4、感觉障碍:面部、舌头、唇部或一侧肢体麻木或刺痛感。
5、言语障碍:说话不清、含糊或完全不能说话,理解能力下降。
6、视觉障碍:突然出现视力模糊、复视或视野缺损。
7、平衡失调:站立不稳,容易摔倒,走路时偏向一侧。
8、意识障碍:突然出现嗜睡、昏迷等症状。
三、快速识别脑梗死的“FAST”原则
为了提高公众对脑梗死的识别能力,国际医学界提出了“FAST”原则,即Face(面部)、Arm(手臂)、Speech(言语)、Time(时间)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合。这个原则简单易懂,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识别脑梗死。
1、Face(面部):观察患者的面部是否对称,有无口角歪斜、面部麻木或瘫痪等症状。
2、Arm(手臂):让患者平举双臂,观察是否有一侧手臂无力、下垂或无法抬起。
3、Speech(言语):询问患者能否清晰地说话,有无言语不清、含糊或完全不能说话的情况。
4、Time(时间):如果以上三个症状中有一个或多个出现,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时间就是生命,越早治疗,预后越好。
四、脑梗死的紧急处理与预防
1、一旦发现脑梗死的症状,应立即采取以下紧急处理措施:
(1)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保持冷静,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2)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出现呕吐,应将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堵塞呼吸道。
(3)避免搬动:尽量不要随意搬动患者,以免加重病情。如果需要搬动,应保持稳定,避免剧烈震动。
(4)及时送医: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2、预防脑梗死,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改善生活方式。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1)控制血压、血糖、血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是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定期监测并遵医嘱进行治疗。
(2)合理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减少盐分、油脂和糖分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
(3)适量运动:合理安排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预防脑梗死。
(4)戒烟限酒:长期吸烟和过量饮酒会损伤血管内皮,增加脑梗死的风险,应尽早戒烟限酒。
(5)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五、脑梗死患者的康复与护理
脑梗死患者经过急性期的治疗后,往往需要进行长期的康复训练和护理。康复训练主要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旨在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护理方面,应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家属也应学习一些基本的护理知识,如如何帮助患者翻身、如何预防压疮等,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掌握快速识别的技巧,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预防,就有可能降低发病风险,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关爱生命,远离脑梗死!
(冉根旺 河南省新密市来集镇卫生院 中西医结合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