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许都听说过一种让人疼痛难忍的疾病——“蛇缠腰”。这种在民间被赋予了诸多神秘色彩的疾病,其实是一种名为带状疱疹的感染性疾病。带状疱疹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因误解和延误治疗而加重病情。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带状疱疹,认识其症状、传播途径、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帮助您远离这一疼痛的“纠缠”。
一、带状疱疹真面目
带状疱疹,医学上又称为缠腰火丹、缠腰火龙、缠腰龙、蛇盘疮、蜘蛛疮等,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这种病毒与我们小时候得过的水痘为“同根同源”。在初次感染水痘后,病毒会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感觉神经节内,一旦人体免疫力下降,病毒便可能被激活,沿着神经纤维迁移到皮肤,形成成簇的丘疱疹和水疱,并伴有神经痛。
带状疱疹的典型症状是疼痛和皮疹。皮疹通常出现在单侧身体,并沿着神经分布,形成带状,不跨过身体中线。这些皮疹可能是水疱、丘疱疹等,伴有烧灼感、针刺感、电击痛或钝痛。带状疱疹的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年龄越大、身体状况越差,疼痛往往越严重。
二、带状疱疹的“纠缠”之路
带状疱疹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诱因是免疫力下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以潜伏在人体内的任何神经节中,当人体因劳累、感染、感冒、熬夜、生活压力大等原因导致免疫力下降时,病毒便可能被激活,迅速生长复制并导致发病。
此外,带状疱疹在中老年人中更为常见,50岁以上人群属于高发群体。但年轻人如果合并慢性疾病或长期熬夜、劳累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免疫力下降,也可能患上带状疱疹。因此,带状疱疹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应提高警惕。
三、带状疱疹的传播与危害
带状疱疹主要通过接触水疱里面的液体传播。密切接触水痘和带状疱疹未痊愈患者的水疱液体及共享贴身物品,有可能增加感染风险。虽然带状疱疹的传染性不如水痘那么强,但疱疹液仍具有传染性,因此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与小孩、老年人等易感人群保持距离。
带状疱疹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眼部带状疱疹可能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耳部带状疱疹可能引起面瘫和听力下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更是让患者苦不堪言,疼痛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四、科学治疗,远离疼痛“纠缠”
带状疱疹的治疗目标是缓解急性期疼痛,缩短皮损持续时间,防止皮损扩散,预防或减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一旦确诊带状疱疹,患者应尽快就医,采取抗病毒、止痛等治疗措施。
1、抗病毒治疗:在发疹后72小时内尽快进行抗病毒治疗,能有效缩短病程,加速皮疹愈合,减少新发皮疹,阻断病毒播散。常用药物有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等。
2、镇痛治疗:疼痛常贯穿带状疱疹疾病的全过程,对不同程度的疼痛选用不同的镇痛药物。常用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普瑞巴林、加吧喷丁等。同时,联合应用神经营养类药物有助于缓解神经炎症与神经痛,如甲钴胺。对于严重疼痛及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尝试神经阻滞、脉冲射频治疗、神经电刺激等微创介入治疗。
3、一般治疗:保持皮疹的清洁和干燥,避免刺激皮肤,减少疱疹感染细菌的风险。穿宽松、透气的衣物,避免用手抓挠患处,促进病情恢复。
4、中医治疗:中医在带状疱疹的治疗中也有着独特的优势。通过中药外敷、针灸、拔罐、刺络放血等方法,可以加快皮损愈合,缓解疼痛,并可能减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
五、预防带状疱疹,守护健康
预防带状疱疹,关键在于提高免疫力,避免接触感染源。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带状疱疹疫苗能够刺激机体产生针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免疫力,从而降低感染风险。建议5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接种两针,间隔2-6个月。疫苗的保护效力高达90%以上,是预防带状疱疹的有效手段。
2、保持充足睡眠: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进而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概率。建议每天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时间。
3、均衡饮食:合理膳食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摄入,为身体提供必要的能量支持,增强抗病能力。平时可适当食用鸡蛋、牛奶、瘦肉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及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4、适度运动:规律的身体活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强体质,帮助预防各种疾病。可以选择散步、游泳等运动方式,注意避免过度劳累。
5、减少精神压力:持续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增加带状疱疹的发病风险。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放松心情,定期进行心理咨询也有助于缓解压力。
带状疱疹虽然疼痛难忍,但只要我们了解其症状、传播途径、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就能有效远离这一疾病的“纠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免疫力,避免接触感染源,一旦确诊带状疱疹,要尽快就医,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减轻疼痛,促进康复。让我们共同守护健康,远离带状疱疹的困扰。
(冉根旺 河南省新密市来集镇卫生院 中西医结合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