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这个听起来有些陌生又让人畏惧的疾病,实则如同潜藏在暗处的“健康杀手”,随时可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冲击。它涵盖了脑梗死、脑出血等多种病症,一旦发病,不仅可能导致身体偏瘫、言语障碍,还会严重影响生活自理能力,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不过别担心,预防脑血管病并非难事,往往就藏在日常的点滴细节之中。今天,咱们就一起探寻那些关键的预防小贴士,守护大脑的健康之路。
一、了解脑血管病的“真面目”
(一)脑血管病是什么
脑血管就如同灌溉大脑这片“田地”的“水管网络”,为脑组织源源不断地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维持大脑的正常运转。当脑血管发生病变,如堵塞或破裂,就好比水管堵塞或爆裂,大脑得不到充足的养分供应,相应区域的脑组织就会受损,进而引发一系列症状,这就是脑血管病。脑梗死通常是由于血栓堵塞脑血管,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脑出血则是脑血管破裂,血液溢出压迫周围脑组织,两者都会对大脑功能造成严重破坏。
(二)脑血管病的症状
1.突发的头痛:这可不是一般的头疼,往往疼痛剧烈,如同脑袋被重锤敲击,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让人难以忍受。尤其是脑出血患者,头痛常常来得突然且凶猛,瞬间打破平静。
2.肢体无力或麻木:患者可能突然发现一侧的手臂或腿部抬不起来,力量明显减弱,像拖着千斤重担;或者肢体感觉麻木,仿佛有无数只蚂蚁在上面爬,触摸时感觉迟钝,这是因为大脑控制肢体运动和感觉的区域受到影响。
3.言语障碍:说话变得含糊不清,词不达意,旁人难以理解,或者干脆说不出话来,只能发出一些简单的音节,如同嘴巴被上了锁,这是由于大脑语言中枢受损,无法正常组织和表达语言。
4.视力问题:眼前突然出现黑影,视物模糊,甚至短暂性失明,好像眼睛被蒙上了一层纱,这是因为供应眼部的脑血管出了问题,影响了视觉信号的传递。
5.平衡失调:走路不稳,摇摇晃晃,像喝醉了酒一样,容易摔倒,这是因为大脑负责平衡协调的区域受到波及,身体失去了精准的控制。
二、饮食中的预防门道
(一)“血管清道夫”食物多摄取
1.富含膳食纤维的蔬果:像西兰花、芹菜、苹果、香蕉等,它们堪称血管里的“清洁工”。膳食纤维就像一把把小刷子,在肠道内清扫,吸附胆固醇等有害物质,阻止它们进入血液,进而降低血脂,减少脂质在血管壁上的沉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让脑血管保持通畅。例如,每天吃一把芹菜,其中的膳食纤维能帮助肠道蠕动,带走多余脂肪,为脑血管健康助力。
2.优质蛋白质来源:鱼肉、豆类是不二之选。鱼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欧米伽-3脂肪酸,这种神奇的物质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就像给血液“上了润滑油”,让它在血管里顺畅流动。豆类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可以为身体提供能量,又不会像动物脂肪那样带来过多胆固醇,有助于维持血管的弹性。
(二)“危险分子”食物要远离
1.高盐食物:咸菜、腌肉等腌制食品,以及各类加工食品中的盐分含量极高。过量的盐摄入会使血压升高,而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身体摄入过多盐分后,会导致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血管壁承受的压力增大,久而久之,脑血管就容易受损。所以,每天的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克以内,告别那些重口味的高盐美食。
2.高糖食物:糖果、蛋糕、甜饮料等,吃多了不仅容易让人长胖,还会引发血糖波动。长期高糖饮食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影响脂质代谢,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而且,血糖升高还可能诱发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并发脑血管病的风险更是成倍增加。管住嘴,少吃甜食,是对脑血管的呵护。
3.高脂肪食物: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富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它们像“堵塞物”一样,大量进入血液后,会堆积在血管壁,使血管变窄、变硬,阻碍血液流通,增加脑梗死风险。减少这类食物的摄取,给脑血管减负。
三、生活习惯里的预防妙招
(一)适度运动强体魄
1.有氧运动好处多: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能让身体和脑血管都活力满满。运动时,心脏跳动加快,泵血功能增强,血液流速提高,有助于冲刷血管壁,带走沉积的脂质,保持血管清洁。同时,运动还能促进新陈代谢,控制体重,降低肥胖引发的高血压、高血脂等风险,为脑血管打造一个健康的身体环境。例如,每天坚持快走半小时,身体微微出汗,就能起到不错的锻炼效果。
2.避免久坐:长时间坐着不动,身体血液循环就像一潭死水,尤其是下肢血液回流不畅,容易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顺着血流进入脑血管,就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工作或学习一段时间,就要起身活动活动,伸伸懒腰、踢踢腿,哪怕只是简单地走动几分钟,也能让血液重新流动起来,预防血栓形成。
(二)作息规律养精神
1.充足睡眠不可少:每晚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是大脑自我修复和调整的黄金时段。在睡眠中,身体会进行一系列生理活动,包括调节血压、降低心率、促进激素分泌等,这些都有助于维持脑血管的正常功能。长期熬夜,大脑得不到充分休息,会导致血压波动、内分泌失调,脑血管在这种“混乱”的环境下更容易出问题。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让大脑在睡眠中休养生息。
2.劳逸结合: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但也要学会给自己“松松弦”。过度劳累、精神紧张会使血压升高,血管收缩,增加脑血管病风险。工作之余,听听音乐、看看书、做做冥想,放松身心,让大脑和身体从紧绷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保持平和的心态,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
四、其他关键预防要点
(一)控制“三高”稳根基
1.高血压:血压长期高于正常范围,会持续冲击脑血管壁,使其受损、变薄弱,容易引发脑出血。患者要严格遵医嘱服用降压药,定期测量血压,将血压控制在合理水平,一般收缩压应控制在130-140mmHg,舒张压控制在80-90mmHg,同时配合低盐饮食、适量运动等生活方式调整。
2.高血脂:血液中脂质含量过高,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血管狭窄、堵塞。通过合理饮食、运动,必要时服用降脂药物,降低血脂水平,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要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减少脂质沉积对脑血管的危害。
3.高血糖: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会引起血管病变,包括脑血管。规律监测血糖,按照医生的方案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控制饮食,适量运动,将血糖维持在稳定状态,降低脑血管病发病几率。
(二)戒烟限酒护血管
1.戒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使血管收缩、痉挛,血液黏稠度增加,还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为血栓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创造条件。戒烟后,身体会逐渐修复受损的血管,降低脑血管病风险,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果断戒烟。
2.限酒:过量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心律失常,还会影响肝脏代谢,间接损害脑血管。男性每日饮酒量不超过两个标准饮酒单位(一个标准饮酒单位相当于14克纯酒精),女性不超过一个标准饮酒单位,适度饮酒,避免给脑血管带来额外负担。
五、总结
脑血管病虽然可怕,但预防之道就在日常的点点滴滴。从饮食的精心选择,到生活习惯的良好养成,再到对“三高”等危险因素的严格管控,每一个细节都是在为脑血管健康筑牢防线。记住这些小贴士,将预防融入生活,让大脑远离脑血管病的阴霾,保持清晰、敏捷,畅享健康活力的人生。希望这篇科普能成为大家守护脑血管健康的得力指南,为生活增添一份安心。
(贺彩红 郑州市中心医院 神经内科一病区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