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生病前往医院,常常会听到医生建议“做个病理检查”。病理诊断,作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宛如医生手中的“火眼金睛”,帮助我们精准识别疾病的真面目。近年来,科技飞速发展,病理诊断领域也随之迎来深刻变革。一系列新科技的涌现,不仅提升了诊断的准确性与效率,更打开了精准医疗的大门,为无数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AI:让病理诊断更高效、更精准
在传统病理诊断过程中,病理医生需长时间借助显微镜观察病变组织,这对医生的经验与精力要求极高。而人工智能(AI)的兴起,正逐渐改变这一局面,推动传统医学诊疗向智能化、精准化迈进。
在宫颈细胞学辅助诊断领域,AI技术发挥了显著作用。一张宫颈癌筛查切片上,可能有数以万计的细胞,仅靠医生肉眼判读,不仅耗时久,还容易遗漏。借助AI系统,能快速处理细胞图像数据,确保每个细胞都被检测到,并精准标记出可疑细胞,供医生进一步确认。这大大提升了诊断效率和检测敏感度,使临床诊疗更高效、更精准。
AI在病理分析和诊断辅助方面的应用十分广泛。它可自动识别数字病理切片中的异常区域,如癌细胞或其他病变组织,助力医生迅速定位问题。AI运用深度学习算法,对不同类型肿瘤进行分类,并依据细胞形态学特征分级,提供更精确的诊断信息。通过标准化分析流程,AI减少了因人为因素,如疲劳、经验差异,导致的诊断误差,同时能在短时间内处理海量数据,大幅缩短从样本获取到诊断结果的时间。基于患者的具体病理特征,AI模型还能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及患者的生存率,结合临床指南和最新研究成果,为医生提供治疗建议,包括最佳的药物选择和治疗策略。
数字病理:打破时空限制,实现资源共享
数字病理的发展,同样为病理诊断带来新机遇。传统病理阅片耗时费力,且难以实现远程诊断,存储与管理也多有不便。数字病理借助数字病理扫描系统,将染色切片转化为高清晰、全视野的数字化图像。如此一来,病理医生可通过计算机显示器进行数字化阅片,并对图像进行实时管理、共享与分析。
数字病理打破了空间限制,使不同地域、不同医院的医生能开展远程实时会诊与联合诊断,有效缓解了病理医生短缺、优质病理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让更多患者能快速获得同质化的病理诊断结果。此外,数字化阅片可追溯,便于存档与调取,为科室的数字化质控和病例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一些前沿的数字病理解决方案,整合了数字病理切片扫描仪、智慧化算法、远程会诊平台、大容量存储及信息管理系统。其中包含的病理人工智能AI辅助判读算法,能帮助病理医生更精准、高效地判读病理切片。同时,该解决方案中的远程诊断平台专家库,实现了病理资源共享,满足医院跨院病理会诊需求,推动不同区域层级医院整体病理水平的提升。
分子病理:从基因层面揭示疾病本质
分子病理诊断作为病理诊断领域的新兴力量,为我们从基因层面认识疾病提供了新视角。分子病理诊断指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从基因水平检测细胞和组织的分子遗传学变化,辅助病理诊断与分型,指导靶向治疗、预测治疗反应及判断预后。
分子病理检测涵盖荧光原位杂交、实时定量PCR技术、流式细胞技术、一代基因测序、二代基因测序检测等。在肿瘤靶向药物治疗中,分子病理诊断至关重要。靶向诊断也叫药物伴随诊断,分子靶向药物针对特定分子靶点,因此在采用靶向药物治疗前,必须进行相应的分子靶点分子病理检测。例如,非小细胞肺癌中EGFR基因突变与肺癌靶向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治疗相关,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肿瘤治疗的精确度;乳腺癌或胃癌中若HER2基因扩增,可作为靶向药物的应用依据;卵巢癌和乳腺癌中BRCA1/2基因检测,能为相关靶向药物的应用和预后推断提供依据。
病理诊断新科技的诞生,让我们在对抗疾病时拥有更强大的武器。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提升了病理诊断水平,为精准医疗的发展筑牢了根基。不过,尽管新科技在病理诊断中作用显著,但它们无法完全替代病理医生的专业判断。疾病具有复杂性和个体差异,病理医生丰富的经验和综合分析能力,在面对复杂病例时依旧不可或缺。相信未来,随着科技持续进步,病理诊断新科技将带来更多惊喜,造福更多患者 。
(张迪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 病理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