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的手术室里,一场场关乎生死与健康的手术不断上演。而在这背后,有一个科室常常被患者和家属所忽视,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就是麻醉科。从手术前的评估开始,麻醉医生就如同一位严谨的侦探,仔细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既往病史、过敏史、心肺功能等,评估手术风险,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确保手术得以顺利进行、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一、麻醉科发展历程
麻醉的历史源远流长,古代就有使用草药、酒类等减轻手术疼痛的记载。但现代麻醉学的真正兴起始于 19 世纪。1842 年,美国医生克劳福德・朗首次使用乙醚进行麻醉手术,这一创举开启了外科手术的新纪元。此后,麻醉技术不断发展,各种麻醉药物和方法相继问世。从简单的吸入麻醉,到静脉麻醉、局部麻醉、椎管内麻醉等多种方式的出现,麻醉科逐渐成为一门独立且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二、麻醉方式介绍
麻醉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和椎管内麻醉等。全身麻醉就像是让患者进入一个深度的沉睡状态,意识完全消失,感觉不到手术的疼痛。在这个过程中,麻醉医生通过静脉注射或吸入麻醉药物,精确控制患者的麻醉深度,同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确保患者在沉睡中安全无虞。局部麻醉则是将麻醉药物注射在手术部位周围,阻断该区域的神经传导,使患者在清醒的状态下,手术部位失去痛觉。比如,在进行手部的小手术时,局部麻醉可以让患者清楚地看到手术过程,而不会感到手部的疼痛。椎管内麻醉是将麻醉药物注入椎管内的特定间隙,使相应节段的神经受到阻滞。常用于下腹部和下肢的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相对较快,且能减少全身麻醉带来的一些并发症。
三、麻醉中的生命守护
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的眼睛时刻盯着各种监测仪器,他们就像飞机的驾驶员,一刻也不敢放松警惕。除了常规的生命体征监测,还会根据手术的类型和患者的情况,进行特殊监测,如监测神经肌肉功能、凝血功能等。一旦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如血压骤降、心律失常等,麻醉医生必须迅速做出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如调整麻醉深度、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等,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四、麻醉后的苏醒关怀
手术结束并不意味着麻醉医生的工作就此结束。患者在麻醉后需要平稳地苏醒过来,这一过程同样充满挑战。麻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手术情况和身体状况,调整麻醉药物的停用时间,确保患者能够顺利苏醒,并且苏醒后没有恶心、呕吐、疼痛等不适症状。在麻醉恢复室,医护人员会继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直到患者完全清醒,各项指标稳定后才会送回病房。对于一些特殊患者,如老年患者、儿童患者或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麻醉医生还会制定专门的术后镇痛方案,让患者在术后能够舒适地度过恢复期。
麻醉科,这个神秘而又至关重要的科室,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精湛技术,为患者开启了舒适医疗的大门。他们在手术前后默默地守护着患者的生命安全,让患者在面对手术时不再恐惧,为现代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李展 商丘市中心医院 麻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