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常规作为检验科常做的三大常规之一,不论是健康查体还是作为某种疾病针对性的筛查,都发挥着较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从不同角度对尿常规做以下简单介绍。
一 尿常规标本种类及留取要求
常规尿常规标本应留取新鲜尿(女性应避开经期),以清晨第一次尿为宜,较浓缩,条件恒定,易检出异常,便于对比。急诊尿常规标本可随时留取(随机尿),无论常规还是急诊,都需留取中段尿。
二 尿量 个体尿量随气候、出汗量、饮水量不同而异。一般健康成人约为1.0L-1.5L/24h;各年龄段儿童尿量并不固定,与个人体质及饮水量等因素均有关系。
三 尿液颜色
1、正常尿液颜色:因含尿色素可呈淡黄色。尿液浓缩时可呈深黄色,并受某些食物(食用大量蓝莓、胡萝卜、红心火龙果等)及药物的影响。
2、病理性尿液颜色:浓茶样深黄色可见于有肝胆疾病引起的胆红素尿,红色可见于血尿、血红蛋白尿等。凡观察到尿液颜色呈无色、深黄色、浓茶色、红色、紫红色、棕黑色、绿蓝色、乳白色等,均需至正规医院就诊及做相对应的检查。
四 尿液气味
1、正常新鲜尿有微弱芳香气味。
2、病理性尿液则有如下气味:
①氨臭味:常见于慢性膀胱炎、慢性尿潴留、黄疸患者尿液中胆红素较高者等;
②烂苹果味: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③腐臭味(恶臭或鱼腥味):见于泌尿系感染或晚期膀胱癌患者;
④大蒜臭味:见于有机磷中毒病情较重者;
⑤老鼠尿样臭味:见于苯丙酮尿症。
以下对本院检验科所检测尿常规干化学主要项目及简要临床意义做简单介绍。
一 酸碱度(PH) 肉食者多为酸性,多食用蔬菜水果可致碱性,尿液久置、泌尿道感染、脓血尿均可致碱性。
二 尿蛋白质 分为短暂性蛋白尿,如功能性(发热、运动、充血性心衰、和癫痫发作等)和体位性(仅见于直立性体位);正常情况下,健康成人每日排出的蛋白质含量极少(约为30~120mg),一般的常规定性方法都不能检测出来。或持续性蛋白尿,一旦尿液蛋白含量>100mg/L或>150mg/24h尿,尿液蛋白质定性实验呈阳性反应而称为蛋白尿,主要在肾脏发生病变(肾前性、肾性、肾后性)时出现。
三 尿葡萄糖
1、生理性糖尿为一过性糖尿,是暂时性的,常见于①饮食性糖尿
②应激性糖尿,在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周期性四肢麻痹等情况下,可出现暂时性的糖尿;③妊娠中后期多可见糖尿。
2、病理性糖尿常见于糖尿病、肾性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若尿液中含大量维生素C可抑制葡萄糖反应,使其检测结果呈阴性。
四 酮体 阳性见于妊娠剧吐、长期饥饿、营养不良、剧烈运动后。严重未治疗的糖尿病酸中毒患者,酮体可呈强阳性反应。
五 隐血 尿隐血来自两种情况:①尿红细胞:尿液中只要红细胞达到一定浓度,即可出现隐血阳性,主要见于肾小球肾炎,尿路结石,泌尿系统肿瘤、感染等。②尿血红蛋白:当体内有大量溶血时,会出现血红蛋白尿。
六 胆红素 阳性见于肝实质性及阻塞性黄疸,对肝胆系统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七 尿胆原 阳性见于溶血性疾病及肝实质性病变。
八 亚硝酸盐 阳性主要见于泌尿系统受到感染(如肠杆菌科细菌、假单胞菌属)时,由于细菌还原硝酸盐生成亚硝酸盐,因此检测结果为阳性。
九 尿比重 尿液比重的测定可以估计肾脏浓缩功能。由于尿液比重还受年龄、饮水量、出汗等因素的影响,故多次测定比单次测定更能反映肾脏浓缩功能。
十 白细胞 在各种尿路炎症情况下,尿液中都可能出现白细胞。尿液分析试纸只与尿中粒细胞浆内的酯酶起作用,因此只能测定尿液中粒细胞,不能测定淋巴细胞,在肾移植病人发生排异反应时,尿中以淋巴细胞为主时,会得到假阴性结果;另外,白细胞破裂后,酯酶释放到尿液中,干化学的检测结果还能是阳性,而镜检则为阴性,因此,白细胞的结果应与尿沉渣分析或显微镜检查相结合,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十一 尿维生素c 主要用于排除维生素c对于其他干化学结果的干扰,阳性提示尿隐血、胆红素、亚硝酸盐和葡萄糖检测结果可能为假阴性。
(冷凤英 信阳市人民医院 检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