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这一令人闻之色变的疾病,多年来一直笼罩在人们心头,带来恐惧与绝望。在过去,一旦被确诊白血病,患者和家属往往感觉被判了 “死刑”。但随着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白血病的治疗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白血病已不再等同于绝症,越来越多的治疗手段,为白血病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
一、传统治疗奠定基石
化疗:消灭癌细胞的 “常规武器”
化疗是白血病治疗的基础,如同在战场上使用的常规武器,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杀灭快速增殖的白血病细胞。化疗药物能够干扰癌细胞的DNA合成、修复以及细胞分裂过程,从多个环节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化疗一般分为诱导缓解治疗和缓解后治疗两个阶段。诱导缓解治疗的目的是迅速杀灭大量白血病细胞,使患者尽快达到完全缓解状态,即骨髓中白血病细胞比例降至正常范围,外周血血常规恢复正常,症状和体征消失。缓解后治疗则是为了进一步清除残留的白血病细胞,防止疾病复发。尽管化疗在白血病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化疗药物在杀灭白血病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损害,引发一系列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感染等。
放疗:精准打击局部癌细胞
放疗利用高能射线对癌细胞进行精准打击,尤其适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或白血病细胞局部浸润形成的肿块。在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治疗中,放疗可以有效杀灭隐藏在脑部和脊髓中的白血病细胞,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复发的风险。放疗通过聚焦射线,破坏癌细胞的DNA结构,阻止癌细胞的增殖和分裂。不过,放疗也可能对周围正常组织产生一定的辐射损伤,引发如放射性肺炎、放射性皮炎等并发症。
二、造血干细胞移植:重建造血与免疫功能
造血干细胞移植,也被称为骨髓移植,是一种有望根治白血病的治疗方法,犹如为患者打造一个全新的造血和免疫系统。该方法通过将健康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替代患者体内受损的造血干细胞,重建正常的造血和免疫功能。造血干细胞的来源主要有骨髓、外周血和脐带血。亲缘供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配型成功率较高,非亲缘供者移植则扩大了供者来源范围,使更多患者有机会接受移植治疗。
但造血干细胞移植并非一帆风顺,患者在移植过程中可能会面临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等严重并发症。移植物抗宿主病是指供者的免疫细胞攻击患者的组织和器官,导致皮肤、肝脏、胃肠道等多个器官受损。因此,在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权衡移植的风险与收益,并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三、靶向治疗:精准狙击癌细胞
靶向治疗就像一把精准的狙击枪,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并攻击癌细胞上的特定靶点,对正常细胞的影响较小,极大地提高了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例如,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体内存在一种异常的融合基因BCR - ABL,靶向药物伊马替尼能够特异性地抑制该基因的活性,阻断癌细胞的增殖信号传导,使癌细胞无法继续生长。伊马替尼的问世,彻底改变了慢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格局,使患者的生存率大幅提高,许多患者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除了伊马替尼,针对其他类型白血病的靶向药物也不断涌现,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四、免疫治疗:激活自身免疫系统对抗癌症
免疫治疗则是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让免疫系统识别并攻击癌细胞,就像给免疫系统装上了 “导航系统”,使其能够精准定位癌细胞。其中,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 - T)在白血病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CAR - T疗法是从患者体内提取T细胞,在体外对其进行基因改造,使其表达能够识别癌细胞抗原的嵌合抗原受体,然后将这些改造后的T细胞大量扩增,再回输到患者体内。这些经过改造的T细胞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并攻击白血病细胞,达到治疗的目的。此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也在部分白血病治疗中展现出了潜力。免疫检查点是免疫系统中的一种调控机制,正常情况下能够防止免疫系统过度激活,避免对自身组织造成损伤。但癌细胞会利用免疫检查点来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阻断免疫检查点的信号通路,解除癌细胞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使免疫系统能够重新发挥作用,攻击癌细胞。
尽管白血病的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每个患者的病情都存在差异,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制定。患者和家属应积极与医生沟通,了解各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相信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白血病将逐渐从一种致命性疾病转变为可控制的慢性疾病,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美好的未来。
(吴慧利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东院区 血液内科二病区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