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胃食管反流“烧心”难忍?中药疏肝和胃 vs. 西药抑酸护黏膜的黄金组合

2025-01-16 08:1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漫长的治疗历程中,中医与西医各自发展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强调疏肝和胃,通过调理气血、平衡阴阳来达到治疗目的;而西医则侧重于通过药物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来迅速缓解症状。本文将深入探讨中药疏肝和胃与西药抑酸护黏膜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协同作用,为患者提供一套中西医结合的黄金治疗方案。

中医视角:疏肝和胃,调和气血

在中医理论中,胃食管反流病多被归类为“吐酸”、“吞酸”等范畴,认为其发病与肝胃不和、气机不畅密切相关。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若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横逆犯胃,则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胃酸随之而上,灼伤食道,发为“烧心”。因此,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多从疏肝和胃、调和气血入手。

常用中药方剂如柴胡疏肝散,该方由柴胡、枳壳、白芍、甘草等组成,具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的功效。其中,柴胡疏肝解郁,枳壳行气宽中,白芍养血柔肝,甘草调和诸药,共同作用于肝胃,使肝气条达,胃气和降,从而缓解“烧心”、反酸等症状。此外,旋覆代赭汤、左金丸等方剂也常用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前者重在和胃降逆,后者则侧重于清肝泻火。

除了药物治疗,中医还强调生活方式的调整,如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食辛辣、油腻食物、戒烟限酒等,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胃食管反流病的诱发因素,提高治疗效果。

西医视角:抑酸护膜,迅速缓解

西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主要依赖药物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质子泵抑制剂(PPIs)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是目前最常用的抑酸药物。它们通过特异性地抑制胃壁细胞H+-K+-ATP酶的活性,从而减少胃酸分泌,降低胃内酸度,有效缓解“烧心”、反酸等症状。

此外,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铝碳酸镁等,也能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们能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抵御胃酸、胃蛋白酶等消化液的侵蚀,促进胃黏膜的修复和愈合。

然而,长期依赖药物治疗并非长久之计。西医也强调生活方式的调整,如抬高床头、避免晚餐过饱、减少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的摄入等,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的机会,减轻症状。

中西医结合:黄金组合,协同作战

中药疏肝和胃与西药抑酸护黏膜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中药通过调理肝胃气机,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体质,减少胃食管反流病的复发;而西药则通过迅速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有效缓解患者的急性症状。两者结合,既能迅速缓解患者的痛苦,又能从根本上调整患者的生理功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在实际应用中,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例如,对于轻度至中度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可采用中药治疗为主,辅以西药抑酸护黏膜;对于重度患者,则可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以增强疗效。同时,患者还应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减少诱发因素,提高治疗效果。

结语

胃食管反流病虽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但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患者完全有可能摆脱“烧心”、反酸等症状的困扰。中药疏肝和胃与西药抑酸护黏膜的黄金组合,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既迅速又持久的治疗方法。在享受现代医学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中医的智慧和力量。只有中西医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标本兼治,让患者重拾健康的生活。

(徐满卿 镇平县人民医院 全科医学 中西医结合内科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