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像一场充满未知的冒险,对于双向情感障碍患者来说,这场冒险却多了几分“惊涛骇浪”。有时候,他们像被点燃的火把,情绪高涨,活力四射,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可转眼间,又仿佛掉进了黑暗的深渊,情绪低落,对啥都提不起兴趣,甚至觉得生活没了盼头。这种情绪的“两极跳”,不仅让患者自己备受煎熬,身边的家人朋友也跟着揪心。不过别担心,今儿个咱们就来唠唠,双向情感障碍患者有啥情绪稳定的妙招,能让心情的小船尽量平稳地航行。
一、认识双向情感障碍
双向情感障碍,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大脑情绪调节系统“失灵”的疾病。患者的情绪就像坐过山车,一会儿冲向巅峰,一会儿跌入谷底,而且这种变化常常毫无预兆。在躁狂发作期,人变得异常兴奋,思维像脱缰的野马,跑得飞快,嘴巴也闲不住,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精力旺盛得好像几天几夜不睡觉都没问题,还特别爱冒险,干一些平常不敢干的事儿。可到了抑郁发作期,整个人就像被抽走了精气神,变得消沉、绝望,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对未来失去信心,连起床、洗漱这些小事都成了难题,甚至会产生轻生的念头。
这病的病因挺复杂,遗传因素占了挺大比重,就好像从家族长辈那儿“继承”了一个情绪的“不稳定开关”,要是家族里有人得了这病,其他人得的风险就高一些。除了遗传,大脑神经递质失衡也是关键,像血清素、多巴胺这些“情绪小信使”,在患者大脑里要么太多,要么太少,没法正常传递信号,导致情绪失控。另外,生活中的重大压力事件,比如失恋、失业、亲人离世,就像导火索,一下子点燃了情绪的“火药桶”,让原本就脆弱的情绪调节系统彻底崩溃,引发双向情感障碍发作。
二、规律作息,稳住情绪的“压舱石”
(一)固定的睡眠时间表
睡个好觉对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太重要了,就像给手机充满电,能让一整天的情绪都更稳定。患者尽量每天在相同时间上床睡觉、起床,哪怕是周末也别打乱节奏。比如说,晚上10点半就上床,把灯光调暗,闭上眼睛,放松身心,慢慢进入梦乡。早上6点半准时起床,出去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活动活动筋骨。长期坚持,身体的生物钟就会形成习惯,到了晚上该困的时候就困,早上也能精神抖擞地醒来,避免因睡眠紊乱引发情绪波动。
(二)合理安排日间活动
白天的时间也得规划好,别让自己闲着,也别累着。可以制定一个简单的日程表,把工作、学习、休闲活动都安排上。比如,上午集中精力工作或学习几个小时,中间适当休息,喝喝水、伸伸懒腰;中午午休一会儿,给身体“充电”;下午继续完成任务,下班后去公园散散步、听听音乐,放松放松。合理的活动安排能让生活有节奏感,充实又不过度劳累,有助于稳定情绪。
三、健康饮食,为情绪“加餐”
(一)均衡营养摄入
吃啥对情绪影响可不小。双向情感障碍患者要保证饮食均衡,各种营养素都不能少。主食多选全谷物,像糙米、燕麦,它们富含B族维生素,能帮大脑合成神经递质,就像给情绪调节系统“加油”。蛋白质得跟上,吃些瘦肉、鱼类、豆类,它们是身体和大脑的“建筑材料”,让身体有劲儿,大脑运转得更灵。蔬菜水果更不能少,五颜六色的蔬果富含维生素C、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能抗氧化、减轻炎症,让身体和情绪都保持健康状态。
(二)注意食物禁忌
有些食物可得小心。高糖食物,像糖果、甜饮料,吃多了血糖像坐过山车,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容易引发情绪波动,让躁狂更躁狂,抑郁更抑郁,得少吃。还有酒精,虽说喝点酒好像能暂时忘掉烦恼,但它其实是个“情绪破坏王”,不仅会加重抑郁,还可能诱发躁狂发作,一定要远离。另外,咖啡因也得控制,咖啡、浓茶里的咖啡因刺激神经,让人心慌、失眠,影响情绪稳定,尽量少喝。
四、适度运动,释放情绪“压力阀”
(一)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
运动是改善情绪的“良药”。不过得选对“药方”,像散步、慢跑、瑜伽、太极拳这些舒缓的运动就很合适。散步简单易行,每天饭后出去走个半小时,既能促进消化,又能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慢跑能让身体分泌内啡肽,这可是天然的“快乐荷尔蒙”,跑着跑着,坏情绪就随着汗水溜走了。瑜伽通过各种体式的拉伸、扭转,能帮助身体释放压力,调节呼吸,让人内心平静。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一招一式中蕴含着阴阳平衡的哲理,打完一套,全身舒畅,情绪也跟着平稳。
(二)运动频率与强度
运动频率和强度得拿捏好。每周运动3-5次就行,别天天把自己累得够呛,也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强度适中,以运动后微微出汗、感觉有点累但还能轻松聊天为准。刚开始运动,别追求速度和难度,循序渐进,慢慢增加运动量,给身体一个适应的过程,让运动真正成为情绪稳定的好帮手。
五、情绪觉察与调节,掌控情绪“方向盘”
(一)识别情绪变化
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得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时刻留意自己的情绪变化。可以每天给自己的情绪打分,0分代表极度低落,10分代表极度兴奋,看看每天的得分情况,一旦发现分数波动大,或者连续几天处于高分或低分状态,就得警惕是不是病情要发作了。同时,留意身体的信号,比如躁狂期可能会心跳加快、手抖,抑郁期可能会头痛、乏力,这些信号能帮患者提前察觉情绪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二)情绪调节技巧
当察觉到情绪不稳定时,得赶紧“踩刹车”。深呼吸是个万能的调节法,平躺在床上或坐在椅子上,闭上眼睛,慢慢地用鼻子吸气,感觉腹部像气球一样慢慢膨胀,数到5,然后用嘴巴慢慢呼气,感觉腹部慢慢收缩,数到8,这样反复做几次,让呼吸变得均匀、缓慢,心率也跟着平稳下来,情绪就能得到一定缓解。转移注意力也管用,要是感觉情绪要失控,赶紧找点别的事儿做,看看书、听听音乐、画幅画,把注意力从不良情绪上引开,让情绪慢慢平复。还有,找朋友聊聊天,把心里的苦水倒一倒,朋友的安慰和支持能像温暖的阳光,驱散心头的阴霾。
六、社交支持,打造情绪“避风港”
(一)家人的陪伴
家人可是患者最坚强的后盾。在患者情绪低落时,多陪陪他们,一起看看电视、做做家务,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在患者躁狂发作时,别跟他们对着干,顺着点,同时留意他们的行为,防止出现冒险举动。家人也要了解双向情感障碍的知识,知道患者不是“故意”情绪多变,给予理解和包容,让患者在家有个安心的港湾。
(二)朋友的理解
朋友的作用也不容小觑。患者可以跟朋友坦诚相告自己的病情,让朋友知道有时候可能会情绪不好,需要他们的理解。朋友聚会、出去玩,带上患者,让他们融入社交生活,感受快乐。有了朋友的关心和支持,患者在面对情绪波动时会更有底气,不再孤单无助。
七、专业治疗,点亮情绪“灯塔”
(一)定期看医生
双向情感障碍患者一定要定期看医生,这就像船定期回港检修一样重要。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药物剂量,监控病情变化。药物治疗是控制病情的关键,千万别自行停药、换药,不然情绪的“小船”又要在风浪中飘摇了。
(二)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也是“必修课”。像认知行为疗法,能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那些导致情绪问题的负面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患者可能因为一次失败就觉得自己永远不行,治疗师就会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重新树立信心。还有家庭治疗,让家人参与进来,改善家庭沟通模式,为患者创造更好的康复环境。
八、总结
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稳定情绪虽然不容易,但只要用好这些妙招,从规律作息、健康饮食、适度运动,到情绪觉察、社交支持、专业治疗,多管齐下,就能在情绪的“大海”里找到方向,让心情的小船平稳前行。患者自己要有信心,家人朋友要给予支持,携手走过风雨,迎接美好的未来。希望通过这篇科普,大家都能对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的情绪稳定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让温暖与关爱照亮他们的康复之路。
(高盼 商丘市第二人民医院 临床心理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