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溃疡,这小小的创口,却能带来大大的烦恼。吃饭时,食物一碰到溃疡面,那刺痛感让人瞬间皱眉;说话时,不小心牵动嘴角,也会引发一阵疼痛。别着急,中医在应对口腔溃疡方面有着独特的外用药宝库,今天就来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看看如何巧妙选择,快速缓解口腔溃疡带来的痛苦。
一、口腔溃疡的“前世今生”
口腔溃疡,俗称“口疮”,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它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是身体上火,比如吃多了辛辣油腻食物,导致体内火气过旺,上攻口腔黏膜,引发溃疡;也可能是情绪压力过大,长期的焦虑、紧张使得身体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口腔就成了病菌侵袭的“薄弱环节”;还有可能是缺乏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使得口腔黏膜的自我修复能力减弱,容易破损形成溃疡。了解这些病因,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从根源上预防口腔溃疡的发生,同时也为后续选择合适的中医外用药提供依据。
二、冰硼散:经典古方显神通
冰硼散可是中医治疗口腔溃疡的经典名方,历史悠久,声名远扬。它主要由冰片、硼砂、朱砂、玄明粉组成。
冰片气味芳香,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的功效,能迅速渗透到溃疡面,带来清凉之感,缓解疼痛。硼砂外用有清热解毒、防腐生肌的作用,能有效杀灭口腔中的病菌,为溃疡愈合创造良好环境。朱砂虽然在现代应用中有一定争议,但在传统配方中它起到重镇安神的作用,可辅助缓解因口腔溃疡带来的烦躁情绪。玄明粉软坚散结、清热泻火,助力清除口腔内的热毒。
使用时,只需用棉签蘸取适量冰硼散,轻轻涂抹在口腔溃疡表面,每日3-4次。刚涂上时,患者会明显感觉到一股清凉,疼痛瞬间减轻许多。一般情况下,连续使用2-3天,溃疡面就会明显缩小,红肿消退。不过要注意,由于冰硼散含有朱砂,不宜长期大量使用,孕妇和肝肾功能不全者更要慎用。
三、西瓜霜:“吃瓜群众”的口腔福音
提到西瓜霜,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西瓜。没错,它的制作还真和西瓜有点渊源。传统制作方法是将西瓜切开,放入芒硝,经过一系列炮制后,西瓜皮上就会析出白色的结晶,这就是西瓜霜。
西瓜霜味咸、性寒,具有清热泻火、消肿止痛的功效。现代工艺生产的西瓜霜含片、喷剂等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快捷。当口腔溃疡发作时,含一片西瓜霜含片在口中,让含片慢慢融化,药物均匀分布在口腔内,既能减轻疼痛,又能持续发挥药效。若是使用喷剂,对准溃疡面轻轻一喷,药物迅速覆盖,形成一层保护膜,隔绝外界刺激,促进溃疡愈合。
对于因上火导致的口腔溃疡,西瓜霜的效果尤为显著。无论是吃火锅后上火,还是熬夜后引发的口疮,西瓜霜都能像灭火器一样,快速“扑灭”口腔内的“火势”,让患者重新享受美食和畅所欲言的快乐。
四、锡类散:古老良方治口疮
锡类散也是中医治疗口腔溃疡的得力干将,其历史可追溯到清代。它由青黛、冰片、人工牛黄、珍珠、象牙屑等多味珍贵药材组成。
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对于口腔溃疡伴有红肿热痛、黏膜充血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冰片的清凉止痛功效前文已述,在此处与其他药材协同发力。人工牛黄清心、豁痰、开窍,还能清热解毒,增强方剂整体的抗炎能力。珍珠具有安神定惊、明目消翳、解毒生肌的作用,有助于促进溃疡面的愈合,让受损的口腔黏膜快速修复。象牙屑在古代是常用药材,如今多采用替代品,它能起到清热、防腐、生肌的功效。
使用锡类散时,将药粉均匀地撒在口腔溃疡处,每日2-3次。它不仅对常见的口腔溃疡有效,对于一些顽固性口疮,如反复发作、病程较长的溃疡,也能发挥独特疗效,帮助患者摆脱口腔溃疡的长期困扰。
五、云南白药:不只是外伤“神器”
说起云南白药,大家脑海中浮现的大多是它用于外伤止血、化瘀消肿的画面。其实,它在口腔溃疡治疗上也有一手。
云南白药具有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肿的功效。当口腔溃疡出血时,云南白药能迅速止血,其独特的药物成分还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溃疡愈合。将云南白药粉适量撒在溃疡面上,若是怕药粉掉落,还可以用棉签蘸取少量蜂蜜,混合云南白药后涂抹,蜂蜜既能起到黏附作用,又有滋润、抗炎功效,两者强强联合,效果更佳。
对于一些因咬伤、烫伤等外伤因素引发的口腔溃疡,云南白药更是能发挥专长,快速修复创口,减轻疼痛,让患者的口腔尽快恢复健康。
六、中药漱口水:自制的口腔呵护良方
除了上述几种成品药,自制中药漱口水也是不错的选择。比如,用金银花、菊花、薄荷各10克,加水500毫升,煮沸后小火再煮10分钟,待冷却后即可用来漱口。
金银花和菊花都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能清除口腔内的热毒,预防病菌滋生。薄荷清凉爽口,不仅能缓解口腔溃疡带来的疼痛,还能清新口气。用这种自制漱口水漱口,每日3-4次,每次含漱3-5分钟,能让口腔保持清洁,为溃疡愈合提供良好环境。
在口腔溃疡发作时,不妨试试这些中医外用药,它们各有千秋,根据口腔溃疡的不同情况、个人体质差异等因素,巧妙选择,对症下药,相信能让您快速摆脱口腔溃疡的困扰,重新绽放灿烂笑容,尽情享受美食与生活的美好。不过,如果口腔溃疡持续时间过长、反复发作、症状严重或伴有其他全身不适,还是要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其他潜在疾病。
(刘艳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中医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