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中药制剂有副作用吗?

2023-10-14 19:2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很多人眼里,中药制剂是纯天然的,就像从大自然直接采摘的“宝贝”,没啥副作用,还能强身健体,甚至有人把它当成“万能保健品”,长期大量服用。但事实真是这样吗?

一、中药制剂的副作用表现

① 胃肠道不适:很多中药成分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影响正常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比如说一些苦寒类的中药,就像给脾胃“泼冷水”,会损伤脾胃阳气,让胃肠蠕动变慢,消化液分泌也减少。这就容易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这些症状一般在停药后,或者调整用药剂量和方法后,就会慢慢缓解。

② 过敏反应:每个人的身体就像一个独特的“小宇宙”,对不同物质的反应不一样。部分人可能对某些中药中的特定成分过敏,免疫系统会把它当成“外来敌人”,启动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和抗原结合,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引发过敏症状。常见的有皮疹、瘙痒、红斑、风团等。就像有些人吃了海鲜会过敏一样,对中药成分过敏也是身体的一种正常反应。

③ 肝肾损伤:中药大多需要经过肝脏和肾脏的代谢和解毒处理,一些中药成分可能对肝肾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影响肝肾的正常功能。比如关木通、马兜铃等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长期或大量使用就像给肝肾“下毒”,会损害肾小管和间质,导致肾衰竭。还有雷公藤等药物,长期服用也可能对肝肾造成伤害。

④ 某些具有成瘾性的中药:长期使用后身体会对它产生适应性和依赖性。一旦突然停药,身体就像失去了“依靠”,会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这就是戒断反应。患者可能会出现烦躁不安、流泪、流涕、打哈欠、腹痛、腹泻等症状。这和长期吸烟的人突然戒烟会难受是一个道理。

⑤ 部分中药影响血液系统:比如雷公藤可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患者可能出现贫血症状,像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严重的血液系统异常会影响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就像机器的零件坏了,整个机器都可能运转不灵。

二、导致副作用的原因

中药制剂出现副作用的原因有很多。药物本身的性质,很多中药的活性成分复杂多样,这些成分既是药物的有效成分,也是潜在的毒性来源。比如中药中的某些草本植物含有生物碱、苷类物质,在剂量合理时可以发挥治疗作用,长期过量使用可能对肝脏、肾脏造成负担。以马兜铃酸为例,曾被广泛用于治疗感冒和关节疼痛,具有明显的肾毒性和致癌风险,国家药监局已经限制了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药材使用。用药方法也很关键。如果不遵循医嘱,自行加大剂量或者长期服用,就可能引发副作用。比如大黄等泻下类药物,适量使用可以通便,如果过量使用,就会导致严重的腹泻和脱水,就像给身体“过度冲水”,把有益的物质也冲走了。个体差异也不能忽视。人与人之间在遗传、新陈代谢、酶系统以及生活习惯与嗜好等方面存在差异,不同个体对同一剂量的相同药物可有不同反应。比如附子的内服常用剂量为3—15克,但有的人服9克就引起中毒反应,而有的人煎服120克也没有不良反应发生。长期反复应用一种药物,有些人会逐渐增加对其耐受能力,就像经常锻炼的人耐力会变强一样。

三、长期服用中药制剂的风险

长期服用中药制剂风险可不小,进入人体的药物需要经过肝肾的代谢,长期服用就像给肝肾长期“加班”,很容易引发肝肾损伤。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只会药房副主任药师刘勇表示,长期服用中药可能会带来肝肾损伤等副作用。部分中药会刺激到胃肠道,久服就可能引发胃溃疡、胃炎、结肠炎等疾病,中药多通过药物本身的寒热属性来调节身体功能失衡,长期服用就可能导致气血阴阳功能失衡。比如长期服用寒凉性质的中药(如黄连、黄芩)可能损伤脾胃功能,导致食欲下降、消化不良;长期服用温热类中药(如附子、肉桂)则可能引发内热过盛,表现为口干、便秘、心烦等症状。长期服用含有雷公藤多苷成分的中药,会导致肝功能异常,甚至急性肝衰竭,某些矿物类中药材(如朱砂、雄黄)含有重金属成分,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肾功能受损,长期服用中药制剂就像给身体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出现问题。

四、配伍与相互作用的影响

中药制剂与其他药物配伍也可能会产生副作用。一些中药与西药在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等方面可能相互影响,导致药效增强或减弱,从而产生不良反应。比如甘草与利尿剂合用可能导致低钾血症,这是因为甘草中的某些成分会影响钾的代谢;当归与抗凝血药物合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就像给血液的凝固功能“捣乱”。不同中药之间的配伍也有讲究。中医讲究“君臣佐使”,不同的药物搭配在一起,有的能增强疗效,有的能减轻副作用,如果不合理配伍,就可能产生不良反应。比如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药物配伍禁忌,就是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如果违反了这些原则,就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

五、特殊人群的风险

① 孕妇在用药时需要格外谨慎,许多中药具有活血化瘀或刺激子宫的作用(如红花、益母草),可能导致流产或胎儿发育异常。这就像给孕妇和胎儿的“小房子”带来了一场“风暴”,可能会破坏这个温暖的小环境。

② 肝肾功能不全者对药物的代谢能力较弱,长期服用中药制剂可能加重肝肾负担,导致器官进一步损伤。他们的身体就像一台老旧的机器,本来运转就不太顺畅,再长期服用中药,就像给机器增加了过重的负担,可能会让它彻底“罢工”。

③ 儿童和老年人对药物的敏感性较高,长期服用中药制剂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儿童的身体还在发育阶段,就像小树苗一样,比较娇嫩;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就像老旧的汽车,零件都磨损了。所以他们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会更强烈,尤其是含有毒性或刺激性成分的药材。

六、安全使用建议

为了安全使用中药制剂,要遵循医嘱,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次数,医生会根据病情、体质等因素,给出合适的用药方案,就像给我们量身定制了一件“衣服”,既合身又舒适。我们要密切观察自己的身体反应。如果在服用中药制剂后出现不适症状,要及时向医生反馈,就像给医生发一个“求救信号”,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要注意药物过敏史,对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医生会格外关注,我们自己也要心中有数,密切观察服药后的反应,就像知道自己对某种食物过敏,吃的时候就要小心一样。中药要辨证用药,配伍合理,中医讲究“因人而异”,同一种疾病,不同的人服用的中药也可能完全不同,不能跟风服用他人的药方,不然不仅无效,还可能加重病情。长期服药可能引起积蓄作用和身体依赖性等不良反应,应避免长期服用同一种药物(包括作保健用的药物),如果必须长期用药的患者,尤其是服用一些肝损伤药物,最好定期检测肝功能。最容易出现肝损伤的时间一般是在用药后的5—90天之内,如果这期间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尿液深黄等症状,建议尽早就诊。

中药材的质量也直接关系到其疗效和安全性。近年来,不合格中药材的报道屡见不鲜,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问题。所以,选购中药材时应选择正规渠道,尽量避免购买来源不明的药材。某些中药材在未经炮制的情况下可能具有毒性(如生半夏、生川乌),必须经过专业炮制后才能安全使用。

七、结语

中药制剂确实有副作用,但只要我们合理使用,遵循医嘱,注意用药的各个方面,就可以有效地减少副作用的产生,更好地发挥中药的疗效。不要盲目相信中药温和无副作用的说法,要科学地看待中药制剂,让它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希望大家都能正确认识中药制剂,健康用药!

 

(李国平 郑州市管城中医院 制剂室)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