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中药制剂的剂量如何确定?

2023-05-19 10:5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中药,作为咱们中华传统医学的瑰宝,一直以来在防治疾病、调理身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过,很多朋友在服用中药制剂时,心里难免会有疑问:这中药到底该吃多少量合适呢?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唠中药制剂剂量确定的那些事儿。

一、病情轻重是关键

病情轻重可是确定中药制剂剂量的重要因素。要是病情比较轻,就像平时有点小感冒,可能只是流点鼻涕、嗓子有点不舒服,这时候用中药制剂,剂量就可以相对小一些。比如说治疗普通感冒,常用的中药制剂里,金银花的用量可能就相对较少。因为病情不严重,身体自身的抵抗力还能和疾病“抗衡”,用少量药物就能起到一定的调理作用,帮助身体恢复。要是病情严重,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比如得了重症肺炎,身体会出现高热、咳嗽、呼吸困难等一系列严重症状。这时候,清热解毒类中药制剂的用量可能就会加大。因为病情严重,需要更强的药效来对抗疾病,只有加大剂量,才能让药物在体内发挥足够的作用,控制病情的发展。

二、药物性质有讲究

中药制剂里的药物性质也直接影响着剂量的确定。有些中药毒性比较大,像雄黄、砒霜这些,那用量必须严格控制。这些药物就像威力巨大的“武器”,如果用量不当,很容易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在使用这类中药制剂时,医生会格外谨慎,严格按照安全剂量来使用。有些中药药性比较平和,像茯苓、山药这些,用量就可以稍大一些。它们就像温和的“助手”,对身体没有太大的刺激性,适当增加剂量,能更好地发挥健脾、利湿等功效,帮助身体调理。不同质地的药物,用量也有差别。花叶类质轻的药,像薄荷,用量一般宜轻,大概在3 - 10克左右;金石、贝壳类质重的药物,像石膏,用量宜重,一般在10 - 30克左右;鲜品一般用量也较大,像新鲜的动植物药,常用量为30 - 60克,因为它们含水分较多。

三、患者体质要考量

每个人的体质都不一样,这也是确定中药制剂剂量时必须考虑的因素,体质强壮的人,就像一辆动力强劲的汽车,对药物的耐受能力比较强,在治疗实证时,可以适当增加药物剂量,让药物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快速控制病情。体质虚弱的人,就像一辆老旧的汽车,各方面性能都比较弱,对药物的耐受能力也差。在治疗虚证时,就要减少药物剂量,避免损伤正气。比如说,给体质虚弱的人开补益类的中药制剂,就要从小剂量开始,让身体慢慢适应,逐渐吸收药物的养分,达到补益的效果。儿童和老年人对药物的反应和成年人也有很大不同。儿童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就像一颗正在生长的小树苗,各个器官都比较娇嫩,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儿童服用中药制剂时,剂量一般较小。一般来说,5岁以下儿童的用量是成人的1/4,5 - 10岁儿童的用量是成人的1/2,乳幼儿应更少。老年人由于脏腑功能衰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减弱,就像一台使用多年的机器,性能下降了,老年人服用中药制剂时,剂量也应适当减少,以免药物在体内堆积,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四、年龄因素别忽视

年龄也是影响中药制剂剂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年龄段的人,身体状况和生理特点都不一样,对药物的反应也不同。就像前面提到的,儿童和老年人需要调整剂量,年轻人和中年人在服用中药制剂时,剂量也有所不同。年轻人身体机能旺盛,对药物的吸收和代谢能力较强,在病情需要时,可以适当增加剂量。而中年人身体开始逐渐走下坡路,药物代谢能力有所下降,剂量就要相对谨慎一些。

五、用药方法有差异

中药制剂有不同的剂型,像汤剂、丸剂、散剂等,它们的用量标准也有所区别。汤剂就像一杯“营养汤”,药物的有效成分能比较充分地溶解在水中,服用后能快速被身体吸收,所以汤剂的用量一般较大。比如说,治疗一些急性病时,医生可能会开汤剂,让患者按时服用,以达到快速见效的目的。而丸剂、散剂等剂型,药物的有效成分释放相对较慢,服用后在体内的作用时间较长。所以,它们的用量相对较小。比如六味地黄丸,一次服用8丸,一天三次;逍遥散,一次6 - 9克,一天2次。这些剂型适合用于慢性病的调理,通过长期小剂量的服用,逐渐改善身体状况。

六、配伍关系有门道

在中药方剂中,药物的配伍关系也会影响中药制剂的剂量。一般来说,君药用量最大,臣佐使依次递减。君药就像一个团队的“领头羊”,在方剂中起着主要的治疗作用,所以用量要大一些,才能发挥出主导作用。臣药辅助君药治疗主证或主病,佐药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治疗次要症状,使药引导诸药直达病所或调和诸药,它们的用量就相对较小。当存在配伍制约毒性时,主药剂量可适当增加。比如说半夏配生姜,生姜能制约半夏的毒性,半夏的剂量可以适当增加,以增强药效。

七、环境因素有影响

季节和地区等环境因素也会对中药制剂的剂量产生影响,在夏季,气候炎热,人体肌肤疏松,这时候如果服用发汗解表药,剂量宜减。夏季人体本身就容易出汗,如果再用大剂量的发汗解表药,可能会导致出汗过多,损伤人体的津液。在冬季,气候寒冷,人体肌肤致密,发汗解表药的剂量可稍增。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身体驱散寒邪,达到发汗解表的效果。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也不同,对中药制剂的剂量也有影响。比如气候干燥的地区,人体容易阴虚,服用滋阴药,像麦冬,用量可稍增,以更好地补充体内的阴液。而气候寒凉的地区,服用温热发散之品,用量可大,以增强驱寒的效果。

八、特殊情况需注意

有些特殊人群在服用中药制剂时,剂量也需要特别注意。比如孕妇,她们的身体状况比较特殊,服用中药制剂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使用一些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剂量也要严格控制。哺乳期妇女也要谨慎用药,因为药物可能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影响婴儿的健康。肝肾功能不全者,由于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服用中药制剂时,剂量也要适当减少,以免加重肝肾负担。

九、专业指导很重要

中药制剂剂量的确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大家在服用中药制剂时,一定要遵循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由专业的中医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调整。不要自行增减药量,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或产生不良反应。如果在服用中药制剂过程中出现不适或不良反应,比如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应及时停止服用,并咨询医生的意见,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十、结语

中药制剂剂量的确定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它和病情轻重、药物性质、患者体质、年龄、用药方法、配伍关系、环境因素以及特殊人群等因素都密切相关。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合理用药,才能让中药制剂更好地发挥治疗和调理身体的作用,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希望大家以后在服用中药制剂时,都能科学合理地用药,拥有健康的身体!

(李国平 郑州市管城中医院 制剂室)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