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中药制剂的服用方法有哪些?

2024-11-10 18:1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中药制剂作为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有着丰富的种类和多样的服用方法。很多朋友在面对各种中药制剂时,常常会困惑该怎么服用,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中药制剂的服用方法,让大家能更科学、合理地用药。

一、常见中药制剂类型及特点

咱们先来了解一下常见的中药制剂类型。中药制剂有汤剂、丸剂、散剂、膏剂、口服液、颗粒剂等等。

① 汤剂:就是把中药饮片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得到的液体制剂。它吸收快、作用迅速,能根据病情灵活加减药物,就像给身体来一场“及时雨”,快速发挥药效。不过,汤剂也有缺点,煎煮起来比较麻烦,味道可能也不太好。

② 丸剂:是把中药粉末或提取物制成丸状,像大家熟悉的六味地黄丸、逍遥丸等。丸剂服用方便,易于保存,而且药效比较持久,就像给身体装上了一个“小药库”,慢慢释放药效。

③ 散剂:是将中药研成细粉,可以直接服用或用水冲服。它制作简单,服用方便,药效发挥也快,特别适合一些需要快速起效的情况。

④ 膏剂:是把中药煎煮后浓缩,加入适量的辅料制成膏状,比如常见的枇杷膏、益母草膏等。膏剂口感好,便于服用,还能滋养身体,就像给身体涂上了一层“保护膜”。

⑤ 口服液:是将中药提取后制成的液体制剂,服用方便,剂量准确,尤其适合儿童和老年人。

⑥ 颗粒剂:是将中药饮片提取、浓缩后制成的颗粒状制剂,服用时用开水冲服即可,携带和服用都很方便。

二、不同中药制剂的服用方法

① 汤剂:汤剂是最常见的中药剂型,一般每天服用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不过,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病情较重时,可能会一天服用三次或四次。服用汤剂时,最好温服,也就是把药液晾到不烫嘴的时候喝。解表药要偏热服,服后还要盖好衣被或进热粥,这样可以帮助发汗,让药效更好地发挥。如果是寒症用药,宜热服,借助热力来驱散寒邪;热症用药则宜冷服,防止热邪加重。煎煮汤剂也有讲究。一般要先将药材浸泡30分钟左右,让药材充分吸收水分,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然后用大火煮沸,再转小火慢煎20 - 30分钟。不同的药材,煎煮时间和方法可能有所不同,比如一些滋补药可能需要煎煮更长时间,而一些芳香类药物则不宜久煎。

② 丸剂:丸剂服用起来比较方便。如果是小丸,可以直接用温开水送服。大丸的话,如果一次吃不完,可以分成小粒吞服。要是丸质比较硬,可以用温开水融化后服用。不过,对于胃肠吸收功能不好的人,最好先把大蜜丸加入适量水研碎,化为药糊状,将汤渣一起服下,这样更有利于药物的吸收。不同的丸剂服用时间也有差异。比如补益类的丸剂,宜在空腹时服用,这样能让药物更好地被吸收利用;而一些对胃肠有刺激的丸剂,则宜在饭后服用,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

③ 散剂:散剂可以直接吞服,也可以加水冲服。如果散剂不易下咽,还可以用水拌成糊状内服,或者随食物拌服。有些外用散剂,可以直接撒在疮面上,有时需要包扎,具体要根据病情来决定。

④ 膏剂:膏剂一般用开水冲服,避免直接倒入口中吞咽,以免刺激咽喉引起呕吐。服用膏剂时,要注意剂量,按照说明书或医生的建议服用。

⑤ 口服液:口服液服用非常方便,直接口服即可。不过,老人和小孩饮用时要防止呛着,可以慢慢喝。

⑥ 颗粒剂:颗粒剂应该用开水冲服。不同类型的颗粒剂服用方法也有所不同。可溶型颗粒剂直接用温开水冲服就行;混悬型颗粒剂用水冲开后,如果有部分药物不溶解,也应一并服用,以免影响药效;泡腾型颗粒剂要加水泡腾溶解后服用,切忌放入口中直接服用;肠溶颗粒、缓释颗粒、控释颗粒宜直接吞服,切不可嚼服,以免破坏制剂的释放药物结构,使其不能发挥药物缓、控释的效果。

三、服用中药制剂的时间选择

服用中药制剂的时间选择也很重要,不同的时间服用,药效可能会有所不同。

① 晨服:补阳益气、温中散寒、行气和血、消肿散结等药物宜晨服。因为清晨人体的阳气、脏气充盛,借助这个时机服药,可以更好地祛除病邪。

② 空腹服:清晨胃及十二指肠均无食物,此时服药避免与食物相混合,能迅速进入肠中并保障较高的浓度,充分发挥药效。健胃药、驱虫药均宜空腹服。

③ 饭后服: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因为饭后胃中有较多食物,可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比如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可能会对胃产生一定的刺激,饭后服用可以减轻这种刺激。

④ 睡前服:心脏病、滋阴健胃、涩精止遗药、缓下剂及安神药宜在临睡时服。比如安神药,在睡前服用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入睡。

⑤ 定时服:有些病定时而发,掌握发病规律可在发病前适当服用。比如截疟药应在疟发前2小时服,这样可以提前发挥药效,预防疟疾的发作。

四、服用中药制剂的饮食禁忌

在服用中药制剂期间,饮食方面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与中药同服时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降低药物疗效。比如,在服用人参等滋补类中药时,如果同时喝浓茶,就会影响人参的滋补效果。不宜吃萝卜(服理气化痰药除外)。萝卜有消食、破气的功效,特别是服用滋补类中药时,吃萝卜会降低其补益的作用。比如,在服用六味地黄丸等补肾的中药时,最好不要吃萝卜。要忌食辣椒,特别是热性病症。服清热凉血或滋阴降火药时更不宜吃辣椒,辣椒能使药效降低。比如,在服用治疗口腔溃疡的清热凉血中药时,吃辣椒可能会加重病情。服中药煎剂及丸药时,宜忌生、冷、油腻之品。因为生、冷类食物刺激胃肠,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和吸收,会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患有疮疡、皮肤病者忌食鱼、虾、蟹等腥膻及辛辣刺激性食物;肾病水肿者忌过量食盐、酸辣太过之品。

五、特殊人群服用中药制剂的注意事项

特殊人群在服用中药制剂时需要格外谨慎。

孕妇在怀孕期间,身体比较特殊,很多中药制剂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所以不能随意服用。比如,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可能会导致流产。孕妇在服用中药制剂前,一定要先咨询医生的意见。哺乳期妇女服用中药制剂时,药物可能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影响婴儿的健康,哺乳期妇女在服用中药制剂前,也要先咨询医生。儿童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弱,所以在服用中药制剂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调整剂量,一些中药制剂的口感可能不太好,儿童可能会拒绝服用,家长可以想办法让中药制剂变得更容易被儿童接受,比如加入适量的蜂蜜等。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对药物的耐受性也会降低,在服用中药制剂时,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并密切观察身体的反应。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在服用中药制剂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因为中药制剂和西药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所以,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在服用中药制剂前,一定要告诉医生自己正在服用的西药,以便医生合理用药。

六、服用中药制剂后的观察与处理

服用中药制剂后,要密切观察身体的反应。如果出现不适,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停止服用中药制剂,咨询医生的意见。有些中药制剂服用后可能会出现一些正常的反应,比如服用发汗解表药后,可能会出汗较多,这是正常的排邪反应,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防止脱水。如果服用中药制剂后病情没有好转,或者出现了加重的情况,也要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七、总结

中药制剂的服用方法有很多种,不同的制剂类型有不同的服用方法,服用时间、饮食禁忌等方面也有讲究。特殊人群在服用中药制剂时更需要谨慎。大家在服用中药制剂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或说明书的要求服用,注意观察身体的反应,让中药制剂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帮助我们恢复健康。希望大家都能对中药制剂的

 

(李国平 郑州市管城中医院 制剂室)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