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口服降糖药物可能引发哪些不良反应?

2024-04-21 16:2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口服降糖药物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是药三分毒”,这些药物在帮助患者控制血糖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不良反应。了解这些不良反应,对于患者安全、有效地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双胍类药物​

双胍类药物以二甲双胍为代表,是临床常用的一线降糖药。其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胃肠道方面。许多患者在用药初期,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部不适等症状。这是因为药物刺激了胃肠道黏膜,影响了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不过,这些症状大多具有剂量依赖性,且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机体能够逐渐适应,症状会有所减轻或消失。为减少胃肠道不适,患者可从小剂量开始用药,并随餐服用。​

此外,长期使用二甲双胍还可能导致维生素 B12 缺乏。这是由于药物干扰了肠道对维生素 B12 内因子复合物的吸收。维生素 B12 缺乏可能引发巨幼细胞贫血、神经系统症状等。因此,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建议定期监测维生素 B12 水平,必要时可适当补充。​

磺脲类药物​

磺脲类药物如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主要通过刺激胰岛 β 细胞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这类药物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低血糖。由于其降糖作用较强且持续时间较长,如果患者用药剂量过大、饮食不规律或运动量突然增加,都容易诱发低血糖反应。低血糖可表现为出汗、心慌、手抖、饥饿感、头晕等,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昏迷、抽搐,对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损伤。为预防低血糖,患者在用药期间应严格遵循医嘱,定时定量进餐,适当运动,并随身携带含糖食品,以便在低血糖发作时及时纠正。​

另外,磺脲类药物还可能引起体重增加。这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了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导致患者体重上升。体重增加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生活上的不便,还可能加重胰岛素抵抗,对血糖控制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使用磺脲类药物时,患者需要密切关注体重变化,合理调整饮食和运动计划。​

格列奈类药物​

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格列奈类药物,作用机制与磺脲类相似,也是刺激胰岛素分泌,但起效更快,作用时间更短。其主要不良反应同样是低血糖,但相较于磺脲类药物,低血糖的发生风险相对较低且程度较轻。这是因为格列奈类药物的作用依赖于血糖水平,血糖升高时药物刺激胰岛素分泌,血糖降低时作用减弱,从而减少了低血糖的发生几率。不过,患者仍需注意用药剂量和饮食搭配,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此外,部分患者使用格列奈类药物后可能出现轻度的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痛等,一般症状较轻微,不影响继续用药。​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噻唑烷二酮类药物,通过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来降低血糖。这类药物可能导致水肿,这是由于药物引起了水钠潴留。水肿多发生在下肢,严重时可能波及全身。水肿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外观和舒适度,还可能加重心脏负担,对于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该类药物需格外谨慎。在用药过程中,若患者出现水肿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调整用药剂量或更换药物。​

另外,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还与骨折风险增加有关,尤其是女性患者。长期使用此类药物可能影响骨代谢,导致骨密度下降。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对于有骨质疏松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定期监测骨密度,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补充钙剂和维生素 D 等。​

α-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 α-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肠道 α- 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来降低餐后血糖。其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如腹胀、排气增多、腹痛、腹泻等。这是因为未被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在肠道被细菌发酵,产生大量气体所致。为减少胃肠道不适,患者应从小剂量开始用药,并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胃肠道症状会逐渐减轻。​

口服降糖药物在为糖尿病患者带来血糖控制益处的同时,也伴随着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选择最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李佳倩 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临床药学科 主管药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