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血糖总失控?可能是你忽略了这3个饮食细节

2023-10-13 17:1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糖尿病管理的漫长旅程中,血糖控制无疑是关键的一环。许多糖尿病患者每天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糖,却依然发现血糖如同脱缰的野马,难以驯服。其实,除了药物治疗和运动锻炼,饮食管理在血糖控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时候,血糖总失控,可能是我们忽略了生活中一些看似不起眼,实则影响深远的饮食细节。

细节一:食物的烹饪方式——美味背后的血糖隐患
烹饪方式就像是一位神奇的魔法师,能让同样的食材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同时也会对血糖产生不同的影响。在众多烹饪方法中,油炸、油煎、油焖等高油脂烹饪方式,就像给食物穿上了一层“糖衣炮弹”,对血糖控制极为不利。

以土豆为例,土豆本身是一种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果采用清蒸或水煮的方式烹饪,其中的淀粉会以较为缓慢的速度被人体吸收,对血糖的影响相对较小。然而,当土豆被切成薄片,放入滚烫的油锅中炸至金黄酥脆时,其性质就发生了巨大变化。油炸过程中,土豆吸收了大量的油脂,热量大幅增加。这些油脂进入人体后,不仅会转化为脂肪堆积在体内,还会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身体对血糖的调节能力下降。而且,油炸食品在高温下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如丙烯酰胺等,这些物质可能会进一步干扰身体的代谢功能,加重血糖控制的难度。

除了油炸,烧烤也是一种需要谨慎对待的烹饪方式。在烧烤过程中,食物表面会产生焦糊的部分,这些焦糊物质中含有一些致癌物质,如苯并芘等。同时,烧烤时通常会添加大量的调味料,如辣椒粉、孜然粉等,这些调味料可能会刺激食欲,让人不知不觉中摄入过多的食物,导致血糖升高。此外,烧烤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也会遭到破坏,营养价值降低,不利于糖尿病患者的营养均衡和血糖控制。

那么,我们应该选择哪些健康的烹饪方式呢?清蒸、水煮、凉拌、炖等低油低盐的烹饪方式是较为理想的选择。清蒸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食物的营养成分,使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得以完整保留,同时不会额外增加油脂的摄入。水煮则能让食物保持清爽的口感,减少调味料的使用,降低钠的摄入,有助于维持血压和血糖的稳定。凉拌可以搭配各种新鲜的蔬菜、水果和适量的蛋白质食物,既能保证营养均衡,又能控制血糖。炖煮食物时,注意控制火候和时间,使食物软烂适中,易于消化吸收,同时避免过度烹饪导致营养流失。

细节二:进食顺序与速度——看似无关,实则影响深远
我们每天吃饭的顺序和速度,看似与血糖控制没有直接关联,实则对血糖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正确的进食顺序和合理的进食速度,有助于稳定血糖,而错误的习惯则可能让血糖失控。

先喝汤再吃饭是一种较为科学的进食顺序。饭前喝一小碗清淡的蔬菜汤或清汤,可以增加饱腹感,减少后续主食和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量。蔬菜富含膳食纤维,能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使血糖上升更为平稳。接着吃蔬菜和蛋白质类食物,最后吃主食,这样的顺序有助于控制血糖。因为蔬菜和蛋白质食物在消化过程中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且不会像主食那样迅速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从而避免了血糖的急剧升高。

相反,如果先吃大量的主食,尤其是精制米面等高升糖指数的食物,会迅速提高血糖水平。而且,进食速度过快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快速进食时,大脑来不及接收“吃饱”的信号,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摄入过多的食物,导致热量超标,血糖升高。同时,快速进食还会使食物在口腔中咀嚼不充分,增加了肠胃的消化负担,影响营养的吸收和利用,也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那么,如何调整进食习惯呢?放慢进食速度,每一口食物都充分咀嚼,让大脑有足够的时间感知饱腹感。一般建议每口食物咀嚼 20 - 30 次,一顿饭的用餐时间控制在 20 - 30 分钟左右。在进食顺序上,养成先喝汤、再吃菜和肉、最后吃主食的习惯。如果担心忘记,可以在餐桌上按照这个顺序摆放食物,提醒自己。

细节三:食物搭配组合——搭配不当,血糖难稳
食物搭配组合在血糖控制中也起着关键作用。不同的食物搭配会影响血糖的上升速度和幅度。合理的食物搭配可以使血糖平稳上升,而不合理的搭配则可能导致血糖急剧升高。

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脂肪的搭配比例至关重要。碳水化合物是血糖的主要来源,但如果单纯大量摄入碳水化合物,血糖会迅速上升。而蛋白质和脂肪可以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例如,吃米饭时搭配一些瘦肉、鱼类、豆类等优质蛋白质食物,以及适量的坚果、橄榄油等健康脂肪,能使血糖上升更加平缓。因为蛋白质和脂肪在胃中停留时间较长,会减缓碳水化合物的排空速度,从而降低血糖的升高速度。

此外,食物的酸碱平衡也不容忽视。一些酸性食物,如肉类、精制谷物等,如果摄入过多,会使身体处于酸性环境,不利于胰岛素的作用发挥。而碱性食物,如蔬菜、水果等,可以中和体内的酸性物质,维持酸碱平衡,有助于血糖的控制。所以,在日常饮食中,要注意酸碱性食物的合理搭配,保证饮食的多样性。

还有,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也影响血糖。膳食纤维就像一个“海绵”,可以吸附肠道内的葡萄糖,减缓其吸收速度。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全谷物、豆类、蔬菜、水果等。每天保证一定量的膳食纤维摄入,不仅能稳定血糖,还能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等问题。

那么,怎样做到合理的食物搭配呢?在每一餐中,尽量保证食物的多样性,涵盖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各类营养素。主食可以选择全谷物,如糙米、全麦面包、燕麦等,它们富含膳食纤维和 B 族维生素,消化吸收相对较慢,对血糖影响较小。蛋白质来源要多样化,包括动物蛋白(瘦肉、鱼类、蛋类、奶类)和植物蛋白(豆类、豆制品)。脂肪选择健康的来源,如橄榄油、鱼油、坚果等,避免动物油脂和反式脂肪酸。同时,注意食物的酸碱平衡,适当增加蔬菜、水果的比例。

走出饮食误区,科学管理血糖

除了上述三个容易被忽视的饮食细节,在糖尿病饮食管理中,还有一些常见的误区需要我们警惕。比如,认为无糖食品可以随意吃。其实,无糖食品只是不含蔗糖等添加糖,但可能含有其他碳水化合物,如淀粉等,同样会升高血糖。而且,一些无糖食品为了改善口感,会添加较多的油脂,热量并不低。所以,无糖食品也不能多吃。

再如,过度节食。有些患者为了控制血糖,过度减少食物摄入量,导致营养不良,身体抵抗力下降。而且,过度节食会使身体处于饥饿状态,反而容易引发暴饮暴食,使血糖波动更大。正确的做法是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合理控制食物的摄入量。

还有,迷信某种“神奇”食物。一些患者听说某种食物可以降血糖,就大量食用。其实,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可以单独起到降血糖的作用,食物对血糖的影响是综合的,取决于食物的种类、烹饪方式、摄入量等多种因素。所以,不要盲目迷信某种食物,要保持饮食的多样性和合理性。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是一门精细的艺术,需要我们关注每一个细节。食物的烹饪方式、进食顺序和速度、食物搭配组合等,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对血糖控制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走出饮食误区,采用科学的饮食方法,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关键一步。让我们从现在开始,重视这些饮食细节,用科学的饮食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让血糖乖乖听话,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

(朱亚丽 周口市中心医院 脑血管病介入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