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脑卒中患者翻身拍背有讲究!5个动作避免二次伤害

2025-03-11 14:0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脑卒中,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往往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偏瘫、意识障碍和感觉丧失。对于这类患者,日常的翻身和拍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不仅有助于预防压疮、肺炎等并发症,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翻身拍背并非简单的动作,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以避免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以下是五个关键的翻身拍背动作,旨在帮助脑卒中患者安全、有效地进行日常护理。

一、定时翻身,预防压疮

脑卒中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身体局部长时间受压,容易导致皮肤和皮下组织损伤,即压疮。因此,定时翻身是预防压疮的关键措施。建议白天每2小时翻身1次,夜间每3小时翻身1次。翻身时,应避免拖、拉、推动作,以免使皮肤受损。可以使用气垫床或软海绵床垫,以减少身体对床面的压力。同时,床铺应保持干燥、平整、无皱,以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对皮肤的伤害。

翻身动作示范:

自主向患侧翻身(以左侧肢体障碍为例):

患者仰卧,四肢平放。

双手十指交叉握住,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向上伸直(左手拇指在上,依次交叉)。

健侧下肢屈曲,准备蹬床面。

双手向上伸直向患侧摆动,同时健侧脚用力蹬床面配合转体,完成向患侧翻身的动作。

自主向健侧翻身:

患者仰卧,四肢平放。

双手十指交叉握住。

健侧脚插入患侧小腿下方。

握住的双手向上伸展,上肢由患侧向健侧摆动。

上肢加大摆动幅度,摆至健侧时,顺势向健侧翻身,同时用健侧腿带动患侧腿。

二、正确拍背,促进排痰

脑卒中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容易出现肺部感染,拍背有助于促进痰液排出,预防肺炎。拍背时,手掌应呈弓形,五指并拢,由肺底部开始,自下而上进行拍背,力度不宜过大。拍背期间,应观察患者面色、呼吸等,避免出现窒息。同时,不宜在饭后1小时内进行拍背,以避免食物反流,引起误吸。

拍背动作示范:

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护理人员站在患者背后。

手掌呈弓形,五指并拢,轻轻拍击患者背部,由下至上,由外向内。

拍背力度适中,以患者能耐受为宜。

观察患者面色、呼吸等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停止拍背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三、保持体位,减少误吸

脑卒中患者由于吞咽生理机制受损,容易出现误吸。为了减少误吸的发生,应选择30-45°半卧位作为最佳体位。头部前屈、患侧肩部垫枕、健侧进食,可以减少患侧食物的残留和防止误入气道。昏迷患者头应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以防止误吸和窒息。

四、下肢锻炼,预防血栓

脑卒中患者由于长期卧床,下肢活动减少,容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为了预防血栓的发生,早期功能锻炼尤为重要。可以做下肢按摩或蜷、伸动作,每日2次,每次30分钟。同时,抬高患肢、穿弹力袜等物理方法也有助于促进静脉回流,预防血栓。

下肢锻炼示范:

患者仰卧或侧卧,护理人员或家属帮助患者进行下肢按摩。

从大腿根部开始,向下按摩至脚踝处,再向上按摩回大腿根部,形成循环。

患者也可自行进行下肢的蜷、伸动作,以促进血液循环。

五、避免烫伤,保护皮肤

脑卒中患者由于感觉障碍,对温度不敏感,容易发生烫伤。因此,在使用热水袋、热水洗浴等时,应特别注意避免过热。如果使用热水袋,必须在外包裹毛巾,避免热水袋直接接触皮肤。为感觉障碍的病人喂食时,可在腕关节内侧感受温度,以不感觉烫为准。

结语

脑卒中患者的翻身拍背护理是一项细致而重要的工作。通过定时翻身、正确拍背、保持体位、下肢锻炼和避免烫伤等五个关键动作,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压疮、肺炎、误吸和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始终保持耐心和细心,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反应,确保护理过程的安全和有效。希望以上内容能为脑卒中患者的日常护理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

 

 

 

(胡珍珍 北京中医院大学东直门医院洛阳医院(洛阳市中医院) 西工区脑病科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