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季和春季,随着气温的下降和人群聚集的增加,呼吸道疾病尤其是流感和普通感冒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尽管流感和普通感冒在名称上只有一字之差,但它们之间的区别却远不止于此。了解这两者的差异,并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对于保护个人健康至关重要。
一、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基本区别
流感,全称为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具有高度变异性和传染性,每年都会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季节性流行。与普通感冒相比,流感的症状更为严重,且并发症风险更高。流感患者常出现突发高热、咳嗽(通常是干咳)、喉咙痛、肌肉或身体疼痛、头痛、疲劳、鼻塞或流涕等症状。部分人群,如老年人、婴幼儿、孕妇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感染流感后可能发展为重症病例,甚至导致死亡。
普通感冒则是由多种病毒(如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等)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其症状相对较轻,主要包括鼻塞、流涕、打喷嚏、喉咙痛、咳嗽(多为有痰咳嗽)以及轻度发热等。普通感冒的病程通常较短,一般持续7-10天即可自愈。
二、流感的“致命”风险
流感之所以被视为一种严重的健康威胁,主要在于其可能引发的并发症。流感并发症包括但不限于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心肌炎、心包炎、脑膜炎、脑炎等。这些并发症不仅增加了治疗难度,还可能危及生命。特别是对于高风险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流感可能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
三、科学应对流感与普通感冒
预防接种: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是接种流感疫苗。流感疫苗每年更新,针对当年流行的流感病毒株提供保护。而普通感冒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但通过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可以降低感染风险。
个人防护:无论是流感还是普通感冒,都可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因此,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至关重要,如勤洗手、使用口罩、避免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等。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减少感染风险。
增强免疫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和减少压力等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提高对病毒的抵抗力。
及时就医:一旦出现流感症状,尤其是高风险人群,应尽快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旅行史和接触史。医生会根据病情开具抗病毒药物,以减轻症状并缩短病程。对于普通感冒,虽然通常无需特殊治疗,但如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并发症迹象,也应及时就医。
家庭护理:对于流感或普通感冒患者,家庭护理同样重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当加湿、多喝水、使用解热镇痛药缓解不适等都是有效的家庭护理措施。同时,家庭成员之间应做好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四、结语
流感与普通感冒虽然名称相近,但它们在病因、症状、并发症风险以及应对措施上存在着显著差异。通过了解这些差异并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在流感高发季节,尤其要关注高风险人群的健康状况,确保他们能够及时获得必要的医疗照护。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创建一个更加健康、安全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孙珊珊 信阳市人民医院 呼吸内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