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体痛苦,更是截肢的首要原因。了解其成因、早期信号及预防措施,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至关重要。
一、糖尿病足的成因
糖尿病足主要由血管及神经病变引起,其诱发因素多样,包括但不限于皮肤受损、外伤、烫伤及感染等。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状态,导致下肢及足部血管狭窄、血液循环障碍,同时足部神经受损,感知能力下降。当足部出现伤口或感染时,患者往往难以察觉,从而延误治疗时机,使得病情迅速恶化,最终导致截肢的悲剧。
血管病变
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可影响下肢和足部的血液供应,导致足部抵御感染和伤口自愈能力下降。常见表现包括小腿抽筋、足部冰凉,严重者可因疼痛而出现跛行。
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并发症可使足部出现异常感觉,如疼痛、麻木、灼热、针刺等。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无痛性神经病变,当脚部受伤时却感觉不到疼痛,从而增加了发生严重足病的风险。
二、糖尿病足的早期信号
1. 足部异常感觉
糖尿病患者若感到足部疼痛、麻木、灼热或针刺感,应高度警惕神经病变的可能。
2. 足部皮肤变化
足部皮肤干燥、无汗、皮肤颜色暗及色素斑,毳毛脱落,以及皮肤温度降低等,均可能是糖尿病足的早期信号。
3. 足部溃疡或感染
即使是很小的伤口,如不及时治疗,也可能迅速扩大,导致溃疡或坏疽。糖尿病患者应每天检查足部,对任何微小的损伤都应给予足够重视。
4. 下肢循环障碍
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症状。当行走或站立一段时间后,下肢出现疼痛,需休息后才能缓解,这可能是下肢血管狭窄、血液循环障碍的表现。
三、糖尿病足的预防措施
1. 控制血糖
控制血糖是减缓糖尿病足病情发展的有效手段。糖尿病患者应遵医嘱进行规范化治疗,定期检查血糖,确保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2. 保持足部卫生
每晚用温水(不超过40℃)洗脚,特别注意足趾缝间,用柔软的毛巾轻柔擦干,避免过度摩擦导致皮肤损伤。擦干后可用植物油充分摩擦,使皮肤柔软,防止干裂。
3. 正确修剪趾甲
趾甲应平剪,先剪中间,再修两边,避免将边角剪得过深。若趾甲嵌入软组织内,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疗机构的帮助。
4. 选择合适的鞋袜
鞋子应宽大、舒适、透气性好,避免穿紧口袜子。寒冷季节要注意足部保暖,但切勿用热水袋或电热毯保温足部,以免烫伤。
5. 积极治疗皮肤损伤
若发现水泡、皮裂、磨伤等皮肤损伤,应及时处理和治疗。禁用刺激性消毒药水,如碘酒等。
6. 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可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建议每天步行30-60分钟。但需注意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足部损伤。
四、结语
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其危害不容忽视。糖尿病患者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定期检查足部,及时发现并处理早期信号。通过控制血糖、保持足部卫生、正确修剪趾甲、选择合适的鞋袜、积极治疗皮肤损伤及适量运动等措施,可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早发现、早预防和早治疗是防治糖尿病足的关键,希望每位糖尿病患者都能远离截肢的风险,享受健康的生活。
(王晓强 许昌红月糖尿病医院 外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