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脊柱骨折后为何需要进行康复锻炼

2023-04-28 17:0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面对脊柱骨折,除了手术和药物治疗,康复锻炼同样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的康复训练,我们可以促进骨折愈合、预防肌肉萎缩、恢复脊柱的功能与稳定性,为患者重回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为什么脊柱骨折后需要进行康复锻炼?康复锻炼又有哪些实用的方法?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

1、脊柱骨折后为何需要进行康复锻炼?脊柱骨折后的康复目标是什么?

1.1促进骨折愈合

早期适度的康复活动,血液循环可以得到改善,从而为受伤部位提供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促进组织修复。而轻微活动也有助于激活骨骼重建的过程,刺激骨细胞增殖和新骨生成,缩短骨折的愈合时间。但需注意的是,康复锻炼的强度和方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遵循医生和康复治疗师的建议,避免不必要的二次伤害。

1.2预防肌肉萎缩

脊柱骨折后,患者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卧床休息,特别是在早期康复阶段,长时间的静止状态可能导致四肢和腰背部肌肉逐渐萎缩。肌肉萎缩不仅影响外观,还会导致功能性下降,影响患者恢复日常活动能力。通过针对四肢和腰背肌的主的被动运动,可有效预防肌肉的萎缩。即便是在卧床期间,也可以进行一些不增加骨折部位负担的小幅度肌肉锻炼,如被动屈伸运动,以维持肌肉的活力和力量,为后期恢复做好准备。

1.3恢复脊柱的功能与稳定性

脊柱骨折后,其结构和功能受到损伤,康复锻炼则是恢复此功能的关键途径之一。通过科学的腰背肌锻炼,可以加强脊柱周围的肌肉力量,增强脊柱的稳定性,避免再次损伤。逐步增加脊柱的负重和活动范围,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日常活动,如坐立、行走甚至是跑跳。

2、实用的康复锻炼方法有哪些?

2.1四肢主被动运动:在康复初期如何安全进行四肢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在脊柱骨折后的康复初期,患者通常需要长时间卧床,活动受限,因此四肢的主被动运动是康复训练的基础。被动运动是指在患者无力自主活动的情况下,由康复治疗师或家属帮助患者进行四肢的屈伸、旋转等动作。这种运动方式对于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肌肉僵硬和关节挛缩非常有效,尤其适合早期卧床无法自主活动的患者。

随着康复的进展,患者可以逐渐尝试主动运动,即在不影响脊柱受伤部位的情况下,自主进行简单的四肢活动,如手腕、脚踝的旋转,肘关节和膝关节的屈伸。四肢的主被动运动应保持轻柔、缓慢,以防止过度牵拉和意外伤害。逐步增加活动范围和频率,有助于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为后期康复打下基础。

2.2呼吸训练:有效的呼吸训练方法帮助防止肺部并发症

脊柱骨折后的长时间卧床和活动受限可能导致肺功能下降,增加肺部感染和并发症的风险,而呼吸训练是康复初期的重要内容,可以有效帮助患者保持肺部的健康,增强呼吸肌力量,预防并发症。

如,腹式呼吸:患者取仰卧位或半卧位,放松全身。通过鼻子慢慢吸气,将空气吸入腹部,感觉腹部随着吸气膨胀。然后通过嘴慢慢呼气,同时让腹部收缩。腹式呼吸可增强膈肌活动,帮助患者深度吸入空气,增加肺部通气量,促进肺泡的扩张,减少肺不张发生的概率。

2.3腰背肌功能锻炼:逐步恢复核心肌群力量,保证脊柱稳定

腰背肌不仅负责支持和保护脊柱,还在日常活动中维持躯干的稳定性。因此,通过科学的腰背肌功能锻炼,可以增强脊柱周围的核心肌群力量,减少因脊柱不稳定引发的二次损伤,并促进骨折部位的恢复。康复初期,腰背肌功能锻炼应以轻柔、低负荷的练习为主,逐渐增加强度。如,桥式运动(臀桥):患者仰卧,屈膝,双脚平放于床上或地面上,双臂放在身体两侧。收紧腹部和臀部肌肉,慢慢抬高骨盆,使身体呈桥状,保持几秒钟,然后缓慢放下。该运动主要锻炼核心肌群和臀部肌肉,有助于增强腰背肌的力量,同时维持脊柱稳定性。

总之,只有坚持科学、合理的锻炼,患者才能真正从骨折中走出来,避免长期并发症的困扰,逐步回归到健康的生活轨道。康复,是每一个脊柱骨折患者通往健康人生的必经之路。

 

(刘源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脊柱外四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