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听到老人不慎跌倒后骨折的消息。老人跌倒后为何容易骨折?又该如何有效预防呢?这不仅是众多家庭关心的问题,也是全社会需要共同关注的健康议题。
人步入老年后,骨骼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这是导致跌倒后易骨折的内在原因。随着年龄增长,骨密度逐渐下降,骨质变得疏松。骨骼中的钙流失加快,使得骨小梁变细、减少甚至断裂,骨皮质变薄。这种骨骼结构的改变,大大降低了骨骼的强度和韧性。打个比方,年轻人的骨骼如同坚固的钢筋混凝土,而老年人的骨骼则像被岁月侵蚀的老旧建筑,虽然还在支撑身体,但已经变得脆弱不堪。一旦遭受外力冲击,如跌倒时身体某部位着地的瞬间冲击力,就很容易发生骨折。据统计,我国 65 岁以上老年人中,每 3 个人就有 1 人会经历跌倒,而跌倒导致骨折的发生率高达 20% - 30%。常见的骨折部位包括髋部、腕部、脊柱等,这些骨折不仅给老人带来巨大的身体痛苦,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既然了解了老人跌倒后易骨折的原因,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呢?这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构建一个全方位的预防体系。
保持居住环境的安全是预防老人跌倒骨折的基础。家中地面应保持干燥、平整,避免有水渍、杂物堆积。卫生间、厨房等易湿滑区域,可铺设防滑地砖或防滑垫。浴室里安装扶手,方便老人起身、站立。家具的摆放要合理,尽量避免过多的障碍物,保证老人行走通道宽敞、通畅。同时,室内光线要充足,尤其是在楼梯间、过道等关键位置,安装足够亮的灯具,夜间可使用小夜灯,方便老人起夜。
适当的运动对于增强老人骨骼和肌肉力量、提高身体平衡能力至关重要。像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都是非常适合老人的锻炼方式。散步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腿部肌肉力量,每天坚持 30 分钟到 1 小时,速度以自己感觉舒适为宜。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注重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性训练,长期练习可以有效改善老人的平衡功能,减少跌倒风险。建议每周练习 3 - 5 次,每次 30 - 60 分钟。运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调整运动强度,避免过度疲劳。如果老人身体状况较差,可在家人或专业康复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一些简单的床上肢体活动或坐立位平衡训练。
合理的饮食为老人骨骼健康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要保证充足的钙摄入,奶制品是钙的良好来源,每天喝一杯牛奶或酸奶,能补充约 300 - 600 毫克钙。豆制品、绿叶蔬菜、坚果等食物中也含有丰富的钙。同时,维生素 D 能促进钙的吸收,多晒太阳是获取维生素 D 的最简便方法。每天在阳光不太强烈的时段,如上午 10 点前或下午 4 点后,让老人在户外晒 15 - 30 分钟太阳。饮食中还应包含足够的蛋白质,以维持肌肉质量,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都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影响老人平衡能力和骨骼健康的疾病也不容忽视。如高血压、糖尿病、帕金森病等慢性疾病,可能会导致老人身体机能下降,增加跌倒风险。通过体检,医生可以根据老人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控制病情发展。对于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人,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合理使用钙剂、维生素 D 及抗骨质疏松药物,以提高骨密度,增强骨骼强度。
此外,家人的陪伴和关怀在预防老人跌倒骨折中起着关键作用。多关注老人的日常生活需求,及时给予帮助。提醒老人在起身、行走、上下楼梯时要缓慢,避免匆忙。为老人选择合适的鞋子,鞋底要有一定的厚度和摩擦力,能有效防滑。鼓励老人使用辅助器具,如拐杖、助行器等,增加行走时的稳定性。
预防老人跌倒骨折需要家庭、社会和老人自身的共同努力。通过改善居住环境、坚持适当运动、合理饮食、定期体检以及家人的悉心照料,我们可以大大降低老人跌倒骨折的发生率,让老人拥有一个健康、安全、幸福的晚年生活。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为家中老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刘源 濮阳油田总医院 创伤中心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