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从食管到直肠:胃肠镜如何帮你揪出消化道“小毛病”

2025-01-22 15:5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4574

消化道,这条蜿蜒曲折的通道,从口腔开始,经过食管、胃、小肠、大肠,最终到达直肠,承担着人体重要的消化和吸收功能。然而,这条通道也是疾病多发的区域,从常见的胃炎、胃溃疡到严重的胃癌、肠癌,都可能在这条通道上悄然发生。那么,如何及时发现并揪出这些消化道“小毛病”呢?胃肠镜就是一把重要的“利器”。

一、胃肠镜:消化道健康的“守护者”
胃肠镜,包括胃镜和肠镜,是一种内窥镜检查技术。它利用一根细长的管子,前端装有光源和摄像头,能够深入消化道内部,直观地观察消化道黏膜的状况。这种检查方式具有直观、准确、可重复性强的特点,是消化道疾病诊断的金标准。

胃镜:主要通过口腔进入,依次经过食管、胃、十二指肠,能够清晰观察这些部位的黏膜变化,如炎症、溃疡、息肉、肿瘤等。

肠镜:则通过肛门进入,主要检查直肠、结肠,甚至部分小肠,同样能够发现黏膜的异常变化。

二、胃肠镜能揪出哪些消化道“小毛病”?
食管疾病

①反流性食管炎:胃镜下可见食管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甚至溃疡形成。这是胃酸反流至食管引起的炎症,患者常有反酸、烧心等症状。②食管息肉:食管黏膜上突出的良性肿物,胃镜下可直接观察其大小、形态,并可通过活检明确性质。③食管癌:早期食管癌可能表现为黏膜的微小病变,如局部黏膜增厚、粗糙、糜烂等,胃镜结合活检可早期诊断。

胃部疾病

①慢性胃炎:胃镜下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有时伴有糜烂或出血点。患者常有胃痛、胃胀、反酸等症状。②胃溃疡:胃黏膜上的凹陷性病变,边缘整齐,底部覆盖有灰白色或黄色渗出物。胃镜可明确溃疡的部位、大小、深度。③胃息肉:胃黏膜上的良性肿物,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胃镜下可直接切除并送病理检查。④胃癌:早期胃癌可能表现为胃黏膜的微小隆起或凹陷,胃镜结合活检可早期诊断。

小肠疾病

虽然胃镜和肠镜主要检查食管、胃、结肠,但部分小肠疾病也可通过特殊类型的胃肠镜(如胶囊内镜、小肠镜)进行检查。小肠炎症:如克罗恩病,小肠镜下可见黏膜溃疡、狭窄、瘘管等特征性改变。小肠肿瘤: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小肠镜下可直接观察其形态、大小,并可通过活检明确性质。

结直肠疾病

结肠炎:肠镜下可见结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甚至溃疡形成。患者常有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结肠息肉:结肠黏膜上的良性肿物,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肠镜下可直接切除并送病理检查。结直肠癌:早期结直肠癌可能表现为结肠黏膜的微小隆起或凹陷,肠镜结合活检可早期诊断。

三、胃肠镜检查的注意事项
检查前准备

胃镜:检查前需空腹6-8小时,前一天晚上避免进食油腻、难消化的食物。如有必要,还需进行心电图、血常规等检查。肠镜:检查前需进行肠道准备,即服用泻药清空肠道。一般需提前一天开始准备,按照医生的要求服用泻药,并大量饮水,直至排出清水样便。

检查过程中

胃镜:检查时患者需侧卧于检查床上,口含牙垫,医生将胃镜缓慢插入口腔,依次经过食管、胃、十二指肠进行检查。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到恶心、呕吐等不适,但一般可忍受。肠镜:检查时患者需取左侧卧位,双腿屈曲,医生将肠镜缓慢插入肛门,依次检查直肠、结肠。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到腹胀、腹痛等不适,可通过深呼吸、放松身体来缓解。

检查后注意事项

胃镜:检查后1-2小时内避免进食,之后可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如有活检,需注意观察有无出血情况。肠镜:检查后如无特殊不适,可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但需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肠道不适。

四、胃肠镜检查的重要性
消化道疾病种类繁多,且部分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而胃肠镜作为消化道疾病诊断的金标准,能够直观、准确地观察消化道黏膜的状况,及时发现并揪出消化道“小毛病”。对于早期发现的疾病,如早期胃癌、早期结直肠癌等,通过及时治疗,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预后。

此外,胃肠镜检查还可用于疾病的随访和复查。对于已经确诊的消化道疾病患者,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可以了解疾病的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总结与展望
胃肠镜作为消化道健康的“守护者”,在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胃肠镜检查,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并揪出消化道“小毛病”,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未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胃肠镜检查技术也将更加完善,为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精准、便捷的服务。

对于普通人群来说,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是预防消化道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特别是对于有消化道疾病家族史、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暴饮暴食等)的人群,更应重视胃肠镜检查的重要性。让我们携手共筑消化道健康的防线,享受美好的生活!

(王楠楠 南阳市中心医院 内镜诊疗部 主治医师)

0
0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